聊人物

黃亦強|漫談人物—呂克·貝松 Luc Besson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姓名:呂克·貝松 Luc Besson

職業:編劇導演製片演員選角導演

出生日期:1959-03-18

主要成就:
2012
第37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動畫片獎 怪獸在巴黎 (提名)
2011
第3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動畫片獎 亞瑟3:終極對決 (提名)
2010
第25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聖女貞德 (提名)
1998
第2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第五元素 (獲獎)
第2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第五元素 (提名)
1995
第2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這個殺手不太冷 (提名)
第2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這個殺手不太冷 (提名)
1991
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尼基塔 (提名)
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尼基塔 (提名)
1989
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碧海藍天 (提名)
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碧海藍天 (提名)
1986
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地鐵 (提名)
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地鐵 (提名)
1984
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 最後決戰 (獲獎)

呂克·貝松1959年3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潛水運動員和航海家。但是17歲時的一次潛水事故打破了他的童年夢想。貝松很快調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標。決心做一名電影製片人,於是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 呂克·貝松女作《最後的戰鬥》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 《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國有所謂BBC年輕導演之說,即專指Beinex、Besson、Carax(貝內克斯、貝松、卡拉克斯)。這三位新銳導演儘管有很多相同與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卻是對藍色莫名其妙的偏愛。從貝內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開始,藍色就充滿了銀慕,卡拉卡斯則拍了《卑賤的血統》;而貝松的《碧海藍天》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藍色的調子。貝松苦心孤詣營造的對大海的嚮往和浪漫情懷自然是無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攝影恐怕令《鋼琴課》和《泰坦尼克號》的導演也受益匪淺。

《尼基塔》與《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尼基塔》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為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其特工殺手的身份和她內心深處愛情和人性的萌動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而《這個殺手不太冷》講述了一個殺手和一個女孩之間的故事。這部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的電影學子們津津樂道的範例,其中的許多細節諸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單憑那株綠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萊塢的編劇所能想到的。


導演經歷

1983年,指導拍攝劇情長片處女作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最後決戰》獲1983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也正因如此,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
1985年,執導拍攝第二部影片《地鐵》,獲第11屆法國電影愷撒獎十三項提名和三項獎,該片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
1987年,拍攝的海洋的光影片《碧海藍天》獲第14屆愷撒獎八項提名和「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兩項獎,呂克·貝松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
1989年,拍攝驚悚電影《尼基塔》獲第16屆愷撒獎九項提名和一項獎,該片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為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
1991年,指導拍攝海洋記錄《亞特蘭蒂斯》。
1994年,聯合讓·雷諾拍攝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中萊昂身邊的那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該片獲得了1994年凱撒獎最佳影片獎的提名,貝松則榮獲最佳導演獎的提名。
1997年,執導了想像力四溢的科幻賣座的商業電影《第五元素》,該片榮獲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9年,推出飽受爭議的單純作為導演角色的最後一部作品《聖女貞德》,該片呂克·貝松被提名凱撒獎最佳導演。
2000年,他創立歐羅巴影業(EuropaCorp.)專攻商業電影的製作,同年編劇動作電影《的士速遞2》上映。同年,他被任命為第 53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成為該電影節史上最年輕的評委會主席。
2001年,編劇作品《綠芥刑警》由讓·雷諾主演,同年編劇兼製片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龍之吻》。
2002年,編劇由傑森·斯坦森擔任主演,中國導演元奎拍攝電影動作《玩命快遞》。同年成立Europa Corp日本公司,進行電影引進、發行和製作。
2003年,投資並編劇007式的搖錢樹電影《的士速遞3》,同年編劇電影《鬱金香方方》被作為2003年戛納電影節開幕電影。
2005年,編劇並指導拍攝風格獨特的電影《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製」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制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
2006年,呂克·貝松再度出手,改編了他自己的暢銷系列兒童小說,結合真人與CGI動畫技術製作完成同名電影《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2008年,作為編劇和製片人,他的作品《颶風營救》又來到了為他買單的中國。同年,編劇動作電影《玩命快遞3》。
2009年,再度指導動畫電影《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
2010年,編劇美式諜戰劇《尼基塔》。同年,編劇由喬納森主演的警匪電影《巴黎諜影》。
2011年,編劇並製作由《颶風營救2》導演奧利維爾-米加頓執導的電影《致命黑蘭》。
2012年,出資4500萬美元製作並編劇電影《颶風營救2》。
2013年,自編自導黑幫喜劇片《別惹我》,該片暴力不失溫情、幽默不失風趣。
2014年,編劇並與斯嘉麗·約翰遜合作執導科幻動作大片《超體》。同年,編劇由連姆·尼森主演電影《颶風營救3》。
2015年3月19日電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組委會正式發佈「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全陣容,呂克·貝松將擔任評委會主席一職。
2015年4月23日晚,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各項大獎紛紛頒出。成龍與呂克貝松在台上頒獎時熱擁。
2016年,擔任中法合拍片《勇士之門》的監製及編劇。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 1981 倒數第二
  • 1983 最後決戰
  • 1985 地下鐵
  • 1986 碧海藍天
  • 1990 尼基塔
  • 1991 亞特蘭蒂斯  
  • 1994 這個殺手不太冷
  • 1994 De Serge Gainsbourg à Gainsbarre de 1958 – 1991
  • 1997 第五元素
  • 1999 聖女貞德
  • 2005 天使A
  • 2006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 2009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
  • 2010 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 2010 亞瑟3:終極對決 弗萊迪·海默米婭·法羅
  • 2011 昂山素季 楊紫瓊
  • 2013 別惹我 羅伯特·德尼羅米歇爾·菲佛
  • 2014 超體 斯嘉麗·約翰遜摩根·弗里曼
  • 2017 瓦爾瑞恩與千星之城 戴恩·德哈恩、卡拉·迪瓦伊

編劇作品

  • 1981 倒數第二
  • 1983 最後決戰
  • 1985 地下鐵
  • 1988 碧海藍天
  • 1990 尼基塔
  • 1993 雙面女蠍星
  • 1994 這個殺手不太冷
  • 1997 墮落花
  • 1997 第五元素
  • 1998 的士速遞
  • 1999 聖女貞德
  • 2000 的士速遞2
  • 2000 光芒萬丈
  • 2001 綠芥刑警
  • 2001 龍之吻
  • 2001 企業戰士
  • 2002 玩命快遞
  • 2003 的士速遞3
  • 2003 鬱金香方方
  • 2003 車神
  • 2004 暴力街區13
  • 2004 的士女王
  • 2004 暗流2:末日天使
  • 2005 玩命快遞2
  • 2005 狼犬丹尼
  • 2005 天使A
  • 2005 轉輪手槍
  • 2006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 2006 俠盜魅影
  • 2007 的士4
  • 2008 颶風營救
  • 2008 玩命快遞3
  • 2009 暴力街區13:終極
  • 2009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
  • 2010 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 2010 巴黎諜影
  • 2010 尼基塔
  • 2010 亞瑟3:終極對決
  • 2011 致命黑蘭
  • 2012 颶風營救2
  • 2012 太空一號
  • 2012 No Limit
  • 2013 別惹我
  • 2014 超體
  • 2014 暴力街區
  • 2014 颶風營救3
  • 2014 三日刺殺
  • 2015 玩命快遞4
  • 2016 勇士之門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