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導演:巴茲·魯赫曼
編劇:巴茲·魯赫曼 / 克雷格·皮爾斯 /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主要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凱瑞·穆里根 /托比·馬奎爾 /艾拉·菲舍爾 /喬爾·埃哲頓 /等等…
上映日期:2013-05-10(美國)
劇情簡介
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托比•馬奎爾 Tobey Maguire 飾)滿懷希望離開家鄉,隨淘金熱潮來到紐約這個新興的城市,雖然這裡爵士樂流行,股票飛漲,但是貧富兩極分化,人們沉淪在紙醉金迷中。尼克為了追尋美國夢,放棄寫作而進入證券市場,並搬入紐約附近的海灣居住,成為了神秘富豪蓋茨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飾)的鄰居。而海灣的對岸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凱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飾)和她的貴族丈夫湯姆(喬爾•埃哲頓 Joel Edgerton 飾),尼克不僅被邀請去赴宴,之後湯姆還帶着他去找情婦尋歡,尼克漸漸迷失在這個充滿魅力,以及富豪編製的假象、愛與謊言的世界中。
但是只有蓋茨比最特別,他是唯一讓尼克感到在這個迷失城市裡充滿希望的人。尼克被邀請參加了蓋茨比豪宅中的盛宴,還發現蓋茨比心中的秘密,原來他一直深愛着黛西,即使她沒等到他戰後歸來,轉而嫁給富豪湯姆,蓋茨比一直深信他們的愛情矢志不渝。尼克作為蓋茨比與黛西愛情的見證者,終於在蓋茨比被謀殺之後,看清了這個上流社會的虛情寡義,決心遠離喧囂、冷漠、虛假的大都市,黯然回到故鄉……
獲得獎項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4)
- 最佳藝術指導 Beverley Dunn / 凱瑟琳·馬丁
- 最佳服裝設計 凱瑟琳·馬丁
第16屆美國服裝設計工會獎 (2014)
- 年代題材電影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凱瑟琳·馬丁
第61屆美國音效剪輯協會獎 (2014)
- 金捲軸獎 最佳配樂剪輯 Jason Ruder / Tim Ryan / Craig Beckett
第12屆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 (2014)
- 最佳電影輔助視覺效果(提名) Joyce Cox / Chris Godfrey
第19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4)
- 最佳美術指導 Beverley Dunn / 凱瑟琳·馬丁
- 最佳歌曲(提名) 拉娜·德雷
- 最佳服裝設計 凱瑟琳·馬丁
第18屆金衛星獎 (2014)
- 電影部門 最佳美術指導 Beverley Dunn / 凱瑟琳·馬丁
- 電影部門 最佳原創歌曲
- 電影部門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凱瑟琳·馬丁
第12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3)
- 最佳導演(提名) 巴茲·魯赫曼
- 最佳攝影(提名)
- 最佳藝術指導
第18屆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3)
- 最佳攝影(提名) 西蒙·達根
- 最佳藝術指導 Karen Murphy / 凱瑟琳·馬丁
第13屆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2013)
- 最佳原創歌曲(提名)
- 最佳攝影(提名) 西蒙·達根
- 最佳服裝設計 凱瑟琳·馬丁
-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Karen Murphy / 凱瑟琳·馬丁
第15屆美國青少年選擇獎 (2013)
- 最佳劇情片(提名)
- 最佳劇情片男演員(提名)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最佳劇情片女演員(提名) 凱瑞·穆里根
第4屆豆瓣電影鑫像獎 (2014)
- 鑫豆單元 最佳愛情片(提名)
- 豆渣單元 最渣導演(外語)(提名) 巴茲·魯赫曼
- 鑫豆單元 最佳配樂
- 豆渣單元 最渣女演員(外語) 凱瑞·穆里根
- 鑫豆單元 最佳歌曲(提名)
影評
2013-06-05 | 潘萌SoPhia
2013年夏天,澳大利亞人巴茲·魯赫曼向《了不起的蓋茨比》發起了第四次衝鋒。時光倒流回到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長島,隨着敘述者尼克的視角,我們旁觀了一場過於喧囂的夢之悲劇。對於巴茲·魯赫曼能辦好一場繁華繽紛的派對這一點,我在觀影前就深信不疑。新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視覺表現力上的確下足了功夫。製片人之一、也是導演的妻子凱瑟琳·馬丁負責本片的美術設計,普拉達的華服,蒂凡尼的珠寶,確實賞心悅目。置景也極大限度的貼合原著的描述,從長島到曼哈頓的必經之地灰燼谷,破損暗淡的廣告牌上一雙意味深長的眼睛,電影中東卵湯姆和戴西的宅邸,是喬治殖民時期的建築,豪華卻平整典雅,不張揚。而無法擠入這塊世襲領地,在西卵落腳的蓋茨比城堡,就極盡奢靡時髦之能事,新老貴族的風格差異性一目了然。更不消說幾場派對的熱鬧場面,天花亂墜。託了3D的福,海對岸戴西家門前的綠光閃得跟綠燈俠似的。
至於被不少影迷和爵士樂迷詬病的電影配樂,比如音樂總監Jay Z,Hip-hop的廣泛使用,我反而認為不是電影成敗的要害。如果反映20年代的電影只能用20年代爵士樂(乾脆只能用20年代的攝影機怎麼樣?),那《瘋狂原始人》豈不是連歌都不能有了,只能嗷嗷叫?巴茲·魯赫曼當年載譽的《紅磨坊》配樂也是流行歌曲大拼盤——涅槃樂隊、艾爾頓·約翰、斯汀……甚至改編麥當娜的《宛如處女》,反對的聲音好像沒有現在這麼激烈。用當代觀眾容易迅速建立聯繫的音樂來解碼重塑一個世紀前的華彩盛況,這就是魯赫曼最鮮明的導演風格之一,只要一切都是為電影本身服務的,未嘗不是有趣的嘗試。尤其當蓋茨比欣喜的領着戴西在豪宅中嬉戲,縱情歡笑,背景里Lana Del Ray的聲線蒼涼而天真,一遍遍的追問「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哀而不傷,美不勝收。
新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形式上的成功萬眾矚目,卻難掩本質上的失敗。作為菲茨傑拉德的讀者,我要抗議的是貌合神離的原著改編。這一次,巴茲·魯赫曼依舊邀請了他的長期編劇搭檔克雷格·皮爾斯,哥倆曾共同創作了《舞國英雄》、《紅磨坊》、《羅密歐與茱麗葉》幾部魯赫曼最重要的作品。
所謂「最忠於原著」的旗號,我想只能收買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任何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書的讀者,都可以在電影中隨處捕捉到漸行漸遠最終骨肉分離的差異之處。電影通過心理醫生與尼克之間的互動,便捷的引用了大量原著語句,讓人有種聽有聲讀物的錯覺,卻莫名其妙的拆解生造了不少,比如那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開頭之一「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只被引用了一半兒就改成了「盡量把人往好處想。」更有甚者,巴茲·魯赫曼一廂情願的抽掉了所有展現蓋茨比與戴西重逢後失望夢碎的細節,讓他在愛情美夢中一往情深到底。而在菲茨傑拉德的小說里,蓋茨比早已洞悉了關於戴西的一切,他並不是泰坦尼克號上沒有溺水而死的傑克,他比任何人都清醒。小說中,菲茨傑拉德寫道,「那天下午一定有過一些時刻,黛西遠不如他的夢想,並不是她本人的過錯,而是由於他的幻夢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夢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了這個夢幻,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趕不上一個人陰凄凄的心裏所能集聚的情思。」以及在去城裡消暑之前,蓋茨比的一句「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足以挑明一切。
CNN的特邀影評人湯姆·查瑞提對巴茲·魯赫曼的概括略顯刻薄,倒也非常準確,他認為魯赫曼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總有一種「毫不害羞的浪漫和充滿熱情的膚淺」。我願意相信巴茲·魯赫曼是很鍾情於這本小說,很熱愛蓋茨比這個人物。可恰恰是導演的善良和仁慈,讓蓋茨比的故事在電影中不僅不夠完整,反而欠缺了最重要的況味。每次重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我都會想到《紅樓夢》中的好了歌,「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沒有了夢的幻滅,《了不起的蓋茨比》只能淪為一個多情富翁千里追妞,痴心永不改的三流浪漫故事。
在藍色狂想曲和漫天禮花中出場的萊昂納多就只能是一個出身草根的痴情富翁。而女主角凱瑞·穆里根從《成長教育》、《羞恥》到這一部,很適合扮演耽於慾望又天真迷糊的物質女孩,但和戴西還差了幾個數量級。她是更善良單純的戴西,他是更痴迷情深的蓋茨比,故事裏的絲絲寒意被魯赫曼捂暖了,兌了雪碧的紅酒會不會更好喝?巴茲·魯赫曼也許是圓了自己作為讀者的夢,卻是對原著小說本身的辜負。電影的結局,蓋茨比中槍之前,電話鈴響起,他誤以為是戴西打來的,就這樣滿懷希望的在慢鏡頭中仰跌進華麗的碧藍泳池裡,嘴角幸福含笑,導演給了他一個死得其所。而小說里中明確的刺破了泡泡,「我有一個想法,蓋茨比本人並不相信會有電話來的,而且他也許已經無所謂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一定會覺得他已經失去了那箇舊日的溫暖的世界,為了抱着一個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真乃雲泥之別。難怪有朋友看完電影摸不着頭腦的問:「這蓋茨比了不起在哪啊?」
電影的尾聲,尼克完成了這部小說,用鋼筆簽上了封面,把故事與作家聯繫在了一起。其實菲茨傑拉德不是尼克,他就是蓋茨比。很難不聯想到作家菲茨傑拉德與妻子澤爾達之間的故事。他們初次相遇之時,澤爾達是富家小姐,菲茨傑拉德正如蓋茨比一樣也是個無名小軍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當然沒有小說中飛黃騰達的邪門捷徑,想要贏得佳人芳心,唯有埋頭靠着一支筆苦寫。直到《天堂這邊》成了暢銷小說大獲成功,澤爾達才答應了菲茨傑拉德的求婚。他們成了社交圈裡最登對的一雙璧人,葡萄美酒夜光杯,從紐約到巴黎,笙歌達旦。再往後的事大可參看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他堅信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後不再有偉大的作品,根源是澤爾達的瘋狂毀掉了他。菲茨傑拉德對於最絢麗縱情的爵士時代,既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對人生的千變萬化既感到陶醉,同時又感到厭惡,我愛他寫最繁盛時也筆帶悲涼的溫柔。終於年僅44歲的菲茨傑拉德心臟病突發,於聖誕節前某個黎明猝死在了洛杉磯朋友的公寓里。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並沒有寫到粗心大意的戴西的結局,不過我知道澤爾達的。在菲茨傑拉德猝死洛杉磯的八年以後,澤爾達所在的精神病院發生了火災。據說,那天忽然起了大風,她一個人站在樓頂上,直到被火焰吞沒。他們合葬了,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蓋茨比》那個雋永的結尾——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一直以來,我對美國夢都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葬禮上,蓋茨比的父親小心保管的那張少年蓋茨比認真執行的日程表(本片中也沒有出現蓋茨比的親生父親,我認為是又一巨大缺失),我才突然領悟到,所謂美國夢,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過得更好。自詡為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堅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當他第一次吻上黃金女郎戴西的唇,生命中所有與美好相關的想像都凝結成了最具體的象徵。只要明天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總有一天可以觸碰得到彼岸那盞熒熒綠光。蓋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就像鍾曉陽《最愛》的歌詞那般,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自古空餘恨的是他,千金換一笑的也是他。他是真正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2013-05-10 | 旺財博士
一個瘋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飆突進的十年,多年之後人們再提起,最偉大最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總結卻只是菲茨傑拉德如輓歌般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即便近百年後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導演搬上銀幕。影片極盡浮誇奢華之能事:服飾、珠寶、布景、宴會,甚至是蓋茨比鋥亮閃耀的黃色跑車,無不時刻提醒觀眾那個瘋狂享樂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傑拉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所有的後來人,都從那些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描寫中看到了預言版無可避免的大蕭條幻滅的到來,以致時至今日,也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個在所有人的狂歡盛宴中都看到那個覆滅的曙光預兆的話,這部電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響如此深遠,因為它旨在追問一個問題:「到底美國夢是什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主角蓋茨比無疑代表了那個時代最直接的精神訴求:我要不斷努力賺到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地位,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快得從一個nobody變成somebody。然後帶着自己擁有的一切去追回過去,追回所有當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會、盛宴、樂隊、美酒、喧囂,都是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維爾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還有所有在他看來自己失去的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從未發生過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時間對於執着的近乎偏執的蓋茨比來說,最好就能停滯了:這五年從來沒有發生過,他帶着自己的財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邊,從五年之前重新開始一切,至於現在的Daisy和Tom已經有了一個女兒,蓋茨比甚至從來不在乎甚至不去想過該怎麼辦。他如此執迷於自己的過去不肯放手,以至於當Nick直覺一般地追問:「你不可能重複過去發生過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時候,蓋茨比本能懷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複過去?為什麼?當然可以!我會讓一切回到原本應該的樣子!她(Daisy)會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裏,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閃耀的綠光。
其實Daisy這種膚淺的優柔寡斷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為她Tom都是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樣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處境和Tom的外遇一無所知毫無覺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兒說「我很高興是個女兒,我希望她是個傻瓜。對一個女孩兒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結果就是變成一個美麗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種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理所當然的想法和物質的慾望使他在本質上和Tom並沒有區別。如Nick在蓋茨比死後對Tom和Daisy那種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無法原諒他或者喜歡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們自己看來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們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後退縮到到自己的財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麼使他們在一起的東西之中,留下爛攤子讓別人去收拾」。
諸如「蓋茨比愛上了一個bitch,然後他一輩子被毀了」這種說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蓋茨比這種如小馬哥一樣「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我不是想證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的堅忍宣誓畢竟動人,只是一個人若對所有自己經歷過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話,不管蓋茨比後來的成就多麼偉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實現都要通過翻開過去的傷疤挽回早已經不屬於他的Daisy來證明的話,那在他面前所註定的,就只能是一個死胡同。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真的就那麼無可置喙不容辯解地發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選擇是遺忘。而蓋茨比的可悲之處則在於,這兩者他都做不到。
蓋茨比用盡所有努力造就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實現了美國夢,他甚至親自給自己改了名字。他對Daisy的隱藏的含義是,他拒絕相信因為自己出身低微就註定無所成就。任何能夠讓自己獲得財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蓋茨比的葬禮上,只有Nick、蓋茨比的父親和牧師等幾個人出現,幾乎所有人敬而遠之,生怕和這個靠販賣私酒和有組織犯罪起家的蓋茨比先生有什麼瓜葛,即便不久前他們都在蓋茨比的豪宅里飲酒作樂笙歌艷舞徹夜狂歡。人們讚頌財富和成就,卻毫無例外地面對後事避而遠之。蓋茨比的父親得知兒子的死訊後趕來為兒子送葬,在蓋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對Nick說,我為我兒子的成就感到驕傲。
回到最初的問題:「美國夢到底是什麼?」 老羅斯福總統1910年在巴黎發表了題為《共和國的公民》的演講,在文中他說:「重要的從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畫腳的人,不是那些對別人的失敗評頭論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責別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榮耀屬於那些真正站在競技場里打拚的人:他們滿麵灰塵,浸透着汗漬和血跡;他們英勇無畏;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犯錯跌倒,因為這路上一定伴隨着打擊,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奮力向前做到了;他們理解自己執着和專註;他們獻身於崇高的事業;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品嘗了偉大的勝利和成就;在最壞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失敗了,至少他們也很偉大地倒下,因為那些自始至終從不知道勝利或者失敗的冷漠和膽怯的靈魂遠遠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兩百多年來,一代代的移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擺脫過去的舊世界。路過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旁,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下,在洛杉磯的長灘港上,所有來到這裡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貧寒卑賤,只要憑藉自己的勤勞奮鬥和不懈追求,總有一天我們總會得到我們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一切:財富、地位、尊重、愛情。每個生活在這裡的人都像蓋茨比一樣,「信奉那盞綠燈,那個一年年離我們漸漸遠去的完美未來。我們從前抓不到他,不過不要緊: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伸得更遠,總有那麼一個早上,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斷地被推向過去」。
如小說第一章原文所說,「蓋茨比本人到最後其實安然無恙善始善終,只不過是那些曾經吞噬了蓋茨比的,在夢境醒來之後發覺的渾濁灰塵,讓我們暫時對人世間壯志未酬的悲哀和轉瞬即逝的歡愉失去了興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蓋茨比的確很偉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應該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2013-09-03 | 風塵棋客
我想,當出身貧寒身無分文的普通軍官Gatsby最初和Daisy女神相戀的時候,他一定和我曾經一樣,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女神寄予平凡的自己的那份感情當做一種恩賜,認定她一定是最浪漫最瀟洒最不在乎物質的姑娘。
Gatsby和我都錯了。
感覺型和價值型
從感性和理性的維度,我們一般把姑娘簡單地分為兩類,如果說所謂感性的姑娘是更注重感情的感覺型,那理性的姑娘就是更務實的價值型。
可現實遠比這複雜的多。蓋茨比們忽略了一批高段位選手,比如Daisy和我開頭提到的那些天使們中的大部分,借用某頂級PUA的說法,我們稱其為偽裝成感覺型的價值型。她們深知男人們固有的天真導致他們普遍青睞感覺型的姑娘,畢竟無論財富多寡價值高低,誰都更渴望一個女人最終選擇了自己是因為喜歡跟自己在一起的感覺。和那些情商過低到處曬名牌強調寧願在寶馬里哭泣的姑娘相比,讓男人覺得更喜歡在單車上面笑的姑娘,最終往往卻更容易坐在寶馬里。
我相信,Daisy五年前是愛過Gatsby的,可憐Gatsby卻把那短暫的激情誤以為成終生不渝的一生所愛,如果他戰死在沙場,這將是一段完美的愛情故事,就像泰坦尼克號一樣。
所以,即使當Gatsby自以為成功逆襲回到Daisy身邊的時候,他其實依然也只是那短暫的激情。Daisy價值型的內在屬性,那份激情是遠不足以讓她徹底放棄Tom,孩子及已有的生活圈子和習慣,更不用說考慮到Gatsby的巨額財富來路不明(在原著中這是一個deal breaker,電影中為了使Daisy的形象更複雜被弱化了)。可她偽裝出來的感覺型卻令蓋茨比無比相信,自己最愛的人是他。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絕大多數女性隨着年齡的增長,在長線關係中都會逐漸向價值型逐漸靠攏,她們內心深處對安全感的渴望在歲月的流逝中不斷飆升,穩定和可預見性最終會壓到一切成為決定性因素,那也就是該接盤俠們出場的時候了。但與此同時,她們並不會徹底排斥一切短暫的激情,短期關係中她們足夠入戲或是說也是真心喜歡那些帶給她們難忘感覺的男人,只是她們最終選擇的長期關係,依然還是要回歸到對自己對安全感的訴求上。
你說作為一個女人,Tom和Gatsby該如何選呢?
提到Daisy是偽裝成感覺型的價值型的典範,你對她們的另一位鼻祖林徽因一定不陌生,而徐志摩就是眾蓋茨比們中的一員。蓋茨比們就像烤串,飲食習慣再健康的人偶爾也會想吃上幾次,但絕對不會因它挺好吃就天天改吃烤串了。烤串們卻永遠想不通這個道理。
屌絲的宿命
第一次讀The Great Gatsby原著的時候我尚年幼,和很多人一樣,被Gatsby的一片痴心感動到幾乎落淚,為Daisy的負心薄倖痛恨得咬牙切齒。可現在回頭來看,Daisy就和我後來遇到的很多姑娘一樣,並非好人可也不是壞人,她只是一個女人。
而Gatsby,即使不考慮到他積累的財富風險係數太高埋下了最終悲劇的導火索,從頭至尾也都是徹頭徹尾的屌絲。
屌絲因為年輕的時候生活的首要困擾是缺錢,這份先天不足導致了思維上的缺陷,總是誤以為有了錢一切問題就解決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那些生來就伴隨着巨額財富的人一定明白,即使再有錢,生活依然有很多困惑和痛苦。
Gatsby用了五年的時間,憑藉著不懈的努力和極好的運氣,成功暴富。可他對Daisy的言談舉止和所作所為,依然是純粹的屌絲。和資深高富帥Tom比起來,Gatsby的需求感太強,安全感太缺,電影和書里都有太多細節,什麼謊稱自己是牛津畢業,初次見面刻意布置的花房,那本貼滿剪報的日記,偷情時不斷提出的要求和期望,甚至最後頂替Daisy車禍的罪行,凡此種種,對於Daisy這個級別見過世面的美女而言,都是吸引力暴跌的自毀行為。
事實上,Gatsby之所以是Gatsby,當初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達到迎娶Daisy標準。而凡是以迎合某個女人的標準為出發點的付出和努力,大多都以悲劇告終。
這些年我逐漸領會,美女的直覺是如此的敏銳,敏銳到她們自己都未必察覺,但凡一個男人內心存有需求感和不安,無論他多麼擅長掩飾,言語和行為多麼克制,在女人面前永遠都會暴露無遺。這或許是自然選擇賜予女性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幫助她們選擇到最適合的異性繁衍。
當一個姑娘感覺到一個男人為她所做的一切是必須用清晰可見的回報做交換時,她們的本能絕非感動而是逃避。男人卻往往以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多以至於這場交易無法完成,結果逼得越緊,她也就逃得越遠。到了這般地步,無論你坐擁多少財富,多麼風趣幽默,泡過多少女神,在那個姑娘心裏都毫無意義。太多高富帥淪為屌絲的悲情故事,它們的本質上都是如此。
前面提到過,不安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她們一生都在尋找內心存有真正安全感的男人,而非一個會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情緒激動不知所措的孩子。
Gatsby消失了五年重新出現,夜夜笙歌,揮金如土,可一上來就要求Daisy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和習慣的生活,回到自己身邊。這又是多麼強烈的需求感和不安?
事實上,當你試圖用說服的方式讓一個喜歡的姑娘愛上你的時候,你已經失掉了當初她喜歡你的一切特質。
蓋茨比們的救贖
電影版中,最動人的場面,我覺得莫過於Gatsby初見Daisy那場戲。萊昂納多在女神到來後匆忙出逃,又在大雨中狂奔回來,他第一眼看到Daisy時那個眼神,溫柔的令人心碎。那個眼神熟悉又陌生,讓人想起年少時的自己,又詫異它現在到了哪裡?
真愛和需求感彷彿天生是一對邪惡的孿生兄弟,相生相剋,曾經經歷過的人都明白深陷其中時那無盡的痛苦和無可奈何的糾結。由此衍生出「表白必死,認真你就輸了,誰先動心誰完蛋」 之類貌似高手的忠告,實際都背離了問題的核心。
需求感的本身就是恐懼。害怕失去,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再也遇不到,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Gatsby後來為Daisy所做的一切,無不包含了上述恐懼的每一種,充分暴露了自己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而女人天生最排斥的就是心中存着太多恐懼的男人。
所以因愛而生的需求感真的就無可救藥了嗎,蓋茨比們真的就只能眼睜睜看着女神和一個混球在一起而無動於衷么?
你得需要經歷很多痛苦才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真愛是可以和需求感分離開的。當你化解掉一切需求感的時候,才只留下愛,這需要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Gatsby並不懂得,像Daisy這種姑娘,你是絕對無法將她硬拉倒你身邊的,你只能大步向前走,讓她自己轉過身去追尋你。
如果她最終沒有跟過來,那感到遺憾的應該是她而非你。
男人年輕的時候的思維方式大多是線性的,遇到感情問題後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用一系列線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缺錢則拚命賺錢,出身卑微則刷名校強加光環,但求能滿足一切已知條件然後導出理想的結果。但人的感情微妙之處便在於,大部分問題都無法用太直接的方式去解決,感情的本質,就是無能為力。
承認我們對大多事情都無能為力,並且心平氣和的面對無能為力,是從根本上破除需求感的第一步。
Gatsby回來了,他依然深愛着Daisy,可如果他是一個只有愛而沒有需求感的人,又應該怎麼做呢?
我想,他大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Daisy自己還愛着她,也渴望跟Daisy重新開始,真摯誠懇無需扭捏,只要一切是建立在Daisy自己願意的前提下。他理解並尊重她的選擇,更不糾結她是否愛過別人。在Daisy做任何決定之前,他完全可以和其他姑娘正常的交往,建立一個健康的社交圈子(而不是天天只跟Daisy的表哥玩),如果可能的話,盡量將自己非法獲得的財富快速洗白,日子過的浪漫而堅實。其實沒有需求感也不代表不作為,願意自己喜歡的女人開心和討好喜歡的女人更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小說和電影中,Gatsby顯然是後者),他可以依然邀請Daisy參加到他精彩刺激的生活中來,偶爾送個禮物也無妨,但內心深處必須真正放下「你看我們曾經如此相愛現在又為你了做了這麼多你沒有理由不拋棄家庭選擇我」的一切念頭,這份放下無法假裝也無法掩飾,她一定會感受的到的。至於Daisy最終會如何做,那完全只是她自己的事情。
你不得不相信的是,「男人從來都無法真正選擇女人,只能給她們一個選擇他的機會。」
不執著,不躲閃,不掩飾,不證明,卻依然相信愛情,才是蓋茨比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願天下所有Gatsby和Daisy終成眷屬吧。
2013-09-08 | 水中的喵菲利亞
但這種程度的的損益無傷於電影的忠實度。
2. 導演功力有被詬病的理由。誠如有人形容的大意是,該片有最好的劇本和最好的演員,何以排出一種三流MV的感覺。中間那些海天盛筵場景令我也有看MV的感覺,大概是剪片太追求炫技不得反而不能尊重電影節奏之故吧。
然而還是要表揚忠實程度,雖然部分場景是MV質感而且3D令人不適,但場景、服飾甚至某女歌手穿着紅色的禮服、半哭半唱且把睫毛膏流淌為黑淚的細節都是忠實於原著的。歡宴後僕人收拾殘局的疲憊也刻畫得很細膩。
3. 言情感過濃。本來期待中的美國20’s初的投機無度、物慾崇拜和感官放縱的氛圍,只有後兩點被點中了。長島、紐約和灰燼谷三個地區參差對照的敘事倫理感,通過若干劇情以及飛車畫面雖有觸及,但仍然浮於表面。東卵和西卵之間老牌世家大戶和新興暴發戶之間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本來可以來得更清晰更用力一點。當然,這一部分大多見於小說的第一人稱Nick的夾議部分里,不如言情部分有情節推動的能力。
4. 服裝大讚、首飾大讚、妝容大讚。因為一次大戰節約金屬的緣故,婦女們一度放棄購買早期bra,而20年代初以平胸為美,以適合長項鏈的風潮,大家更在乎戴bra這回事。所以Daisy和Jordan,雖華衣靚飾,卻毫不掩飾激凸和垂墜這回事。真空上陣、鑽石頭飾、珍珠繞項長鏈、直身長裙和短髮真心美不勝收。
5. 為什麼不老老實實用20’s的「爵士樂世界編年史」?雖然眼下OST也很棒了,總有濃濃的穿越感。一看名單,哦,Jay-z,一切都懂了。
6. 現在人人都知道了,Daisy是一個綠茶婊。其實這場孽情也不是綠茶婊的錯,是Gatsby從頭至尾圖森破圖拿衣服。他總迷信自己天賦異稟,可以扭轉乾坤,卻看不清:同一階級的人永遠在一起。光光是有錢,還遠遠不足以匹配出身不同的有錢人。綠茶婊和酒色徒丈夫,無論各自再有何不堪、無論各自在外的艷遇如何刺激銷魂,甚至包裝以「真愛」之名,他們只要在狂歡過後暫時足以掐滅掉皮膚下面那點空虛寂寞冷,還是會乖乖回家,然後擁抱在一起,結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同盟,「外御其侮」。
其實Gatsby愛Daisy的動機也不盡然如何高貴。小說里說Gatsby從小英俊強健,早早體驗女色,被女人寵在懷裡。然而,他說Daisy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家閨秀」,這樣不屬於他的世界的女人偶爾給了他一個吻,變成了一個危險而虛無的鼓勵,更讓他篤定了自己是上帝之子、與眾不同且攻無不克的心理暗示。啊,多麼危險。自命不凡的人遭遇上自以為是的愛情。從他把對一個女人的追逐與一個持之以恆的夢想捆綁在一起後,這段不了情才開始升華,升華為一種生機勃勃、勇往直前的東西,讓其變得美麗。
雖然現在人人都知道,這段不了情只是註定幻滅的泡沫。然而Gatsby在其中追逐的姿態太堅定、太自信了,以至於太美麗,而太美麗的東西總以悲劇結尾,令人動容。與此對比的是,舊世家經歷過戰爭和新興暴發戶的雙重洗劫,變得愈發孱弱、空虛和膽怯起來,不再敢於與時代的變遷迎頭相擊,也不再有膽量體會真實卻可能帶來痛的冒險。而只有Gatsby這類人敢。這令同樣出生世家但是來紐約但惶恐打拚的Nick感到不可思議且崇拜起來。
於是到了最後,只有Nick對Gatsby是真情。他對他傾心相托,他對他傾心相愛。好基友為好基友扶柩而哭,從此他累覺不愛。
7. Gatsby的形象美感,有一部分也來自於他的道德毀譽參半。為了求財求權求地位,他的手上沒少沾血。但是面對愛人時,他大張旗鼓地準備、送來了一花房的花,卻又手足無措、狀如初戀;他冒着涉案的風險,忐忑難安卻仍懷僥倖地等待着一個不可能再打來的電話;他一擲千金購買到所有美麗的一切,為的是光明正大地得到Daisy,從此終生依眷於一處,而非填補一個丈夫出軌的閨中寂寞少婦的偷情慾望。看看,一個自命不凡的人遭遇上自以為是的愛情,是會變得多麼死心塌地和愚蠢之極。
很可惜,你的愛情只是別人的姦情。也因此Nick說他們都是爛人,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你。你是一個折戟沉沙的「美國夢」,然而慶幸的是,故事終結於仲夏之後的初秋,你的凜冬未至,你死在了最美麗的時候。夏天究竟是多美麗呢——
紅色或白色的玫瑰,圍拱成門、成牆,每一朵都美得驚人,可聚集在一起在如此盛大的日子裏卻微不足道;一盆盆湃在水晶缸里的浮瓜沉李,卻無人驚嘆,它們即昭示着自然的富饒,也是人類的不屑一顧。衣香鬢影、喧歌鬧舞、搖搖擺擺,紅男綠女如飛蛾般穿梭——啊,這就是專屬於夏天的喧鬧和美麗。煙火「啪啪」得升起,與月亮差似彷彿——這本是你的舞台,而你卻於無人處靜靜看着那些蜂擁而來的臉龐,”他們像蠕蟲一樣合合歡笑着,喝下的許多酒在人裏面晃蕩晃蕩,透明透亮的成了個酒瓶,香水瓶,或者其他那種,躺在一盒子的淡綠碎捲紙條里的貴重的禮物”(出自張愛玲的《桂花蒸 阿小悲秋》)。只有極大的物質和感官上演時,他們才是活着的;一合眼,與無人處,他們與你無關,是死的。
可是你忘了,你也只是夏天的煙花。雖然升到得那麼高, 然後很快就熄滅,這個世界只來得及發出「噓」的一聲,連一滴哀悼的眼淚都沒有。
2013-05-10 | 禍害王
終於趕場看完了Gatsby的首映
只能說,真的太棒了,雖然沒有看過之前的版本
但我覺得這個版本絕對值得「最好的Gatsby電影」之稱
首先是還原度:
開篇到末尾
很多獨白簡直就像是小說的有聲書
從開篇父親的話到The eyes of Dr. T. J. Eckleburg
Gatsby那輛黃色的Rolls-Royce
直到最後凄涼的funeral
全篇沒有任何為了吸引票房荒謬的改動
反而有很多精彩的畫龍點睛的小添加
然後是畫面:
在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很疑惑
這種文藝片有什麼必要要拍成3D?
看完卻被製作商的誠意感動了
也許是為了突出Gatsby那extraordinary的party
也許是為了讓我們都感受到濃霧裡那盞綠燈給Gatsby帶來的希望和絕望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導演知道這是一場關於文字的偉大表演
所以用雪花,用綢帶,用一切唯美的元素來合成文字
讓所有看電影的人感覺到,文字是美的
推薦有條件的影迷一定要看3D版本
其次是演技:
這部片雖不算大明星雲集,但都是演技派
萊昂納多雖然顏真的殘了不少
在所有故意為了表現Gatsby翩翩公子哥
瀟洒帥氣的鏡頭裡看到他垂搭的臉着實有些齣戲
但他的演技是完美無缺的
瀟洒,不用說,這點萊昂納多信手拈來,很長時間以來只要一想到那種信步閑庭一笑百媚生的公子哥,我腦子裡第一個就想到他
緊張,萊昂納多幾乎完美地把Gatsby初見Daisy 時又狂喜又緊張的無所適從演繹了出來
憤怒,在Tom不斷緊逼刺激Gatsby的時候,他先是悠閑應對到最後完全失控,顫抖着手捋頭髮的樣子,都和看小說時腦海里的樣子一模一樣
Tobey也是演技派就不用多言,Carey Mulligan中規中矩,偶爾驚艷。
最後是那些畫龍點睛的添加:
故事是在Nick和心理醫生談話的時候被引出來的,再以Nick的文字徐徐展開,完美引用了小說中以Nick視角講述故事的設定,又毫不生硬。讓我們在如今這個浮誇的社會以Nick的視角看另一場浮華時代的演出。
故事中的那場飆車戲也是小說里沒有的,Tom和Gatsby在心愛的女人面前,處處都充滿了戰鬥意味的爭鬥在這場飆車戲裏展現無遺。回程時那場換車也被設計的頗有些是Tom窺見了事態發展故意而為之的行為。
最後那一筆雖最短也最經典,在Gatsby在泳池裡焦急地等待Daisy的電話的時候,影片切換了3次鏡頭,一次是Daisy,她猶豫地拿起了電話。一次是Nick,因為擔心Gatsby而一直發獃。最後是Gatsby身邊的電話終於響了起來,他釋懷的笑了,慢慢地從泳池裡站起來,微笑着想着Daisy。結果一切都發生地如此戲劇化,修車的男人正好趕到,管家正好在接電話,而Gatsby背對着大門沉浸在無限的喜悅之中接受了這顆意外的命運的恰到好處的子彈。
一切戛然而止。
電話那頭的Nick緊張地不停喊叫,那一邊的Daisy還是猶豫着放下了電話,而Gatsby,在幸福的幻想里,倒下了。
這樣的設定完美了小說的結尾,起碼Gatsby在死的那一刻是幸福的,她以為Daisy終於要和他遠走高飛了。
看完以後心裏很沉重,就像剛看完小說那段時間
看小說是為那個冷漠地時代而難過
看電影是為Gatsby那執着而悲涼的愛情難過
其實他只要再成熟一點,哪怕再成熟一點
不要那麼幼稚,不要那麼執着,不要那麼沉不住氣
不要執拗地想repeat the past,從Daisy那得到她從未愛過Tom的那句話
他就可以得到Daisy,得到愛情,並保留現有的一切
但他沒有
也許換做誰都做不到
在愛情里,誰又不幼稚,不執着,誰又能沉得住氣?
誰又不想得到愛人百分之百完全的愛呢?
他為之奮鬥了一輩子,嚮往了一輩子
那綠燈指引的他無數個夢裡和Daisy的幸福生活
最終就像那個時代一樣
轟然倒塌
連影子都沒有留下
但就像影片末尾Nick在那一頁Gatsby名字前加的兩個單詞
The Great Gatsby
他着實是偉大的
他徹徹底底完完全全地愛着他最愛的姑娘
並一直篤定地相信他們會在一起
一直到死的那一刻
他留給了我們一個感人而唏噓的故事
還有一個已逝去的時代。
另:經chaïnly更正,發現這一部所用的車為Duesenberg。
查了一下此車的歷史,發現與Gatsby瞬間燦爛又轉眼即逝的美國夢十分相似,但放到現在來說這個車就是Tesla。
屬於小撥富人推崇的高貴定製車,生產周期長產量少
看看擁有這車的人就知道
溫莎公爵,阿方索十三世等,放在現在就是絕對的小文藝小清新
絕對不屬於Gatsby這種夜夜party的「暴發戶」會買的車
當時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美國的自產汽車不管有多高級都入不了富人們的眼界,所以Duesenberg的絕大部分消費者都是歐洲人,反而美國富豪只會購買歐洲的豪車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品味。
所以這一點我覺得導演的改動並不是很符合原著和那個時代背景。但導演想到了這麼細緻的一點必須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