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

黃亦強—宮崎駿動畫《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電影:來自虞美人之坡

導演:宮崎吾朗/

編劇:;宮崎吾朗;丹羽圭子 /

主要演員:松崎海 /風間俊 /

上映日期:2011年7月16日(日本)

劇情簡介

 《來自虞美人之坡》是吉卜力的第二部少女漫畫改編作品,描寫少女海和兩名少年俊與史郎的感情,並且以少年少女尋找少女失蹤的父親的經歷引出了他們父輩們交往的故事。影片背景時間設定於1963年,但以1947年前的橫濱為舞台。《來自虞美人之坡》描寫了少年少女初次踏入愛河時的心情。無論少女還是少年都必須純潔率真,不能失去對異性的憧憬和尊重,不畏縮於身世的秘密,並且要有靠自己的力量擺脫困境的勇氣。影片以一種質樸的方式表現出了這些內容。1963年,日本橫濱。在可以望見海港的小山丘上,松崎家的三姐弟居住於此。她們的父親亡故,母親又忙於工作,16歲的長女松崎海不僅肩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還要負責照料寄宿於家中的客人們的起居。每天早晨,松崎海面朝大海,為過往的船隻升起信號旗,衷心祈願平安航行。乘坐拖船上學的17歲男孩風間俊,每日見證着信號旗迎風飛舞。東京奧運會即將召開,日本上下試圖建立美好嶄新的世界,被認為古舊落後的東西理所應當便遭到破壞。在洶湧躁動的時代大潮下,橫濱的某所高中也正經歷着一場不大不小的紛爭。委身於一幢歷史悠久的建築物內的校文化部,承載着數代學生的依戀與回憶,這裡更被學生們親昵地稱作「拉丁區(QuartierLatin)」。而如今,這幢古老的建築面臨著拆除的命運。為了保護心中的聖地,在新聞部任職的俊以極其激烈的方式向校方以及同學們傳達着保留建築物的意義。在這一過程中,海也不知不覺參與進來,她提議對「拉丁區」進行大掃除,讓人們知道這裡是一個多麼優雅舒適的所在。藉著這一事件,海和俊漸漸熟捻,且相互吸引。但是無情的現實擺在了兩個不諳世事的年輕人面前。「如果討厭我了,請清楚地說出來。」「我們可能是兄妹」戰爭的殘酷,戰後的混亂,以及父輩們的愛戀周轉,無不左右着海和俊的未來。


獲得獎項

第3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2012)

  • 最佳動畫片

,第40屆動畫安妮獎  (2013)

  • 最佳編劇(提名) 丹羽圭子 / 凱瑞·柯克帕特里克 / 

,第17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2013)

  • 最佳動畫片(提名)

,第3屆豆瓣電影鑫像獎  (2013)

  • 鑫豆單元 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 鑫豆單元 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影評

2016-01-22 |

(作者:卡斯蒂亞公爵)

很喜歡這類將平民生活放諸於特定時代背景下的電影,其中既能找到受迫於時代的無奈,亦有不屈從命運的抗爭,在平凡瑣碎中隱現生活真味。《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便是這麼一部動畫,與父親宮崎駿大多數主題宏大的作品相比,宮崎吾朗執導的這部影片反而有點吉卜力早期動畫諸如《歲月的童話》和《側耳傾聽》的風格,帶着懷舊與親切的味道。

本片的背景是東京奧運會前夕的1963年。對於日本而言,東京奧運會有着特殊的意義。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國力衰敗、民生凋敝、人民的心氣也萎靡不振。但50年代奧運會申辦的成功給日本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政府將其視為國家事業,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帶動了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空前發展,日本的經濟由此進入了「快車道」,並在奧運會後連續超越英法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同時,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和舉行也增強了日本國民的凝聚力、鼓舞了士氣,展現出一種百廢待興、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類似的感覺在《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 64年》中也有所體現。

不過,在《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東京奧運」這一元素僅作為背景出現,對劇情的影響是間接和有限的。或者可以這麼說,反而是奧運會舉行所帶來的消極因素引發了故事中的一條線索——清涼庄(拉丁區大樓)的拆除事宜。圍繞着大樓的存廢,港南學園的學生會以及大部分學生顯示出了極大的決心和努力,最終感動了理事長,保住了這幢承載着學校數代學生美好回憶的歷史建築。這一事件是整部電影的內核所在,亦即文化在新舊交替中的保護和延續。眾所周知,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伴隨着大量建築的吐故納新,便如片中橫濱市的改造計劃。當年的日本人對擺脫戰後陰影、建設嶄新國家的願望極其迫切,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過於激進的方案,讓許多歷史建築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這一線索的推進不僅表達了導演的立場,更使得懷舊的氣息撲面而來,也反映出當時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氣。

而這部影片柔軟的部分則是以松崎海和風間俊兩人間的情愫來構建的。從在學生會的交往中心生好感,到由一張老照片引出兄妹關係,再到依靠當事人證實血緣上的清白,單純從這段感情的發展過程來看,只能說是唯美而俗套的,在許多電影中都能找到類似的橋段。然而,若是考慮到他們父輩的經歷,並將其置於當時的特定年代,便足以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不單是對這雙可愛的戀人的同情,更是對其父輩們身不由己與無奈抉擇的同情,並加深了對戰爭的痛恨。

戰爭不但對當時的人們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傷疤,也會令後世倍受磨難。

雖然影片中有戰爭的遺禍,但導演用年輕人的活力以及對那個年代的緬懷將負面的情緒作了最大程度的消解,「新」與「老」得到了有機的結合,使得整部電影呈現出明媚向上的力量。

當年的處女作《地海戰記》讓宮崎吾朗受到了來自觀眾和父親的巨大壓力,這部《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或許談不上有多麼優秀,不過至少在各方面都過得硬,是有風格有情懷的作品,值得一觀。

2014-07-16 |

一部如此溫馨的電影,只可能屬於吉卜力,少年與少女的唯美愛情,天空、海洋,美麗的自然還有那充滿着點小懷舊的點點滴滴,對了還有電影的重心,文青的最愛,學校的「拉丁區」,電影形與神的完滿結合,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一直以其精湛的美術化工,帶有深度的故事情節,無與倫比的音樂,享譽世界,其背後的世界動漫巨匠宮崎駿,更是近乎所有文青的菜,但他的兒子宮崎吾朗卻一直不是很好,甚至很多人認為《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是宮崎駿的作品而非宮崎吾朗,在吉卜力幾乎人人都知到這對父與子感情上的不合,《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也曾一度被爆是為修復父子關係的維和之作,但宮崎駿在宮崎吾朗的《地海戰記》試映會上提前離開,憤然而走,而宮崎吾朗卻一直認為活在了父親的陰影中,父子間的矛盾其實還是很難調和的,是啊,有時候會想有這樣一位父親對於一個漫畫家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其實宮崎吾朗的作品個人認為雖然沿襲了父親的創作手法,但細細品來宮崎吾朗是有着自已的風格的,當年的《地海戰記》差品如潮,甚至在豆瓣上事首部吉卜力工作室的不及格作品,但就是這部作品讓我眼前一亮,他在敘事手法上其實打破了宮崎駿的敘事風格,電影中王子性格明與暗的強烈衝擊,磅礴的故事情節,都讓當時的我異常喜愛,其實豆瓣總是這樣,人云亦云,甚至還有人噴《地海戰記》沒有看到經常的打鬥場面,怎麼能叫戰記呢?對不起,對於這種人,我只想說,你呀走錯房了。出門左轉,鳥山明……

宮崎吾朗的作品與宮崎駿作品給我帶來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悟與感。宮崎駿的作品他想表達的一些思想他會在作品在點出來,讓你感受到,而宮崎吾朗的作品我認為是需要悟的《地海戰記》為什麼很多人說不好,迷戀宮崎駿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是帶着去看宮崎駿的作品心態去看這部電影的,與朋友討論的時候,十人中有八人還會認為這是宮崎駿的作品,而不知道宮崎吾朗是何許人也~如此,當電影的風格基調變了,我們就沒有沉下去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了,所以在宮崎駿指導下的《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我們看到宮崎吾朗的元素相比《地海戰記》少了很多,《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整部電影其實是圍繞着「拉丁區」的命運而展開的,它的存與拆,就是電影中兩種力量的碰撞,創新與守舊,以這個點為中心鋪開了整個故事的主線,《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故事定義在了日本上世紀60年代,雖然導演是宮崎吾朗,但我更傾向與這部作品是以宮崎駿為主導的,這部作品我感覺有帶着點宮崎駿的中期作品《側耳傾聽》的影子。《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相較吉卜力的其他作品,時代感很強,不管是電影中學校的「拉丁區」,男女主角所附帶着的身份,都在於要與日本上世紀60的時代的精神所符合,更多的希望如今的日本人能看到屬於那個年代的激情與活力,這也使得是吉卜力這部作品過於局限,劇情上過於的牽強,使整部作品的格調相較於吉卜力的其他作品是有所下降的,但電影在音樂上的把握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這個我也不想多少,你去看的時候自然能感悟到這一點。

或許是這部電影回歸了宮崎駿的主導,但電影風格上我卻認為宮崎吾朗還是堅持了自已的一些理念,所以風格上感覺有那麼一絲的雜亂,但這不影響它是一部高水準的吉卜力電影,《起風了》即將上映,作為一部純宮崎駿的作品,估計又要惹得一群宮粉的瘋狂了。(轉載須註明:原作者夢裡詩書)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