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電影, 懸疑電影, 歐美電影

黃亦強:《孤兒怨》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電影:孤兒怨

導演:佐米·希爾拉/

編劇:大衛·約翰森 /Alex Mace /

主要演員:伊莎貝爾·福爾曼 /彼得·薩斯加德 /維拉·法梅加 /

上映日期:2009年07月24日 

劇情簡介

 本來是一個幸福的家庭,體貼入微的丈夫,溫婉柔順的妻子,一雙玉雪可愛的可愛兒女,過着許多人艷羨的優渥生活。然而一切的寧靜愜意,隨着一場意外的流產,漸漸離他們遠去。對於一位母親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孩子還未出生,就胎死腹中。凱特·科爾曼就經歷過相同的悲劇,她剛剛失去肚子里的孩子,隨即和丈夫約翰的婚姻也陷入了無邊無際的灰暗當中,這些致使凱特的神智幾次徘徊於崩潰的邊緣,不斷地受到噩夢的糾纏和困擾。為了扭轉這種慘淡的現狀,努力過回他們曾經偽裝得很好的正常生活,凱特和約翰最終決定在已經有了一兒一女的情況下,再收養一個小孩。  當他們一起來到當地的孤兒院之後,兩個人很快就發現,他們似乎都不由自主地被一個名叫埃絲特的小女孩深深地吸引住。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不但知書達理、畫技精湛,還有着超乎年齡的早熟,儼然就是一位小公主。於是,在抓緊辦妥了所有收養手續之後,埃絲特便成為了這個四口之家的一份子。  埃絲特的出現,無疑改變了凱特一家的生活。笑容重新回到了凱特臉上,約翰也越來越喜歡這個貼心的小姑娘,五歲的小姑娘馬克斯也整天纏着這個小姐姐。唯一對這個新成員心存芥蒂的只有大兒子丹尼爾,他只是嫉妒埃絲特搶走了大人們的注意力。然而,一切卻隨着埃絲特在學校被百般刁難而開始變化。埃絲特將一個叫布倫達的女孩從滑梯上推下,以報復她對自己的刁難。事情發生後,孤兒院的修女阿比·蓋爾特意到凱特家提醒他們埃絲特的怪異行為。他們的談話被埃絲特聽到,當阿比·蓋爾開車離開凱特家後,她卻遭到埃絲特的襲擊而致死。同時,埃絲特威脅馬克斯和丹尼爾不要說出他們所看到的。  經過許多事情以後,凱特也越發覺得埃絲特的詭異和危險。她從埃絲特的聖經中得到了「莎爾尼研究中心」這個消息。經過查實,這個研究中心其實是個精神病院。她試圖與中心聯繫查找有關埃絲特的信息,但是很遺憾沒能找到。後來,丹尼爾決定將埃絲特的犯罪證物拿給父母以揭示事情的真相。但是,狡猾的埃絲特卻將他鎖在了樹上的小木屋裡並點燃了火。丹尼爾奮力地逃出了木屋,卻從樹上掉了下來,昏迷不醒。事後,丹尼爾被送往了醫院。在醫院裏埃絲特試圖再次殺死丹尼爾,凱特知道後打了埃絲特一巴掌。但是凱特的行為卻被視為精神錯亂並住院觀察。  當晚,凱特在醫院裏收到了來自莎爾尼研究中心的電話。原來,埃絲特並非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事實上,她是一個33歲的成年人。她患有罕見的垂體激素紊亂症導致其身材矮小,她的真實名字叫琳娜。她極其暴力和危險,此前她已經殺死了7個人。得到真相後,凱特急忙開車回家。而另一方面,琳娜在引誘約翰未果後,殘忍地殺死了約翰。凱特回家後與琳娜發生了打鬥,在一場場驚心的較量中,凱特終於制服了琳娜,拯救了馬克斯。


獲得獎項

第11屆美國青少年選擇獎  (2009)

  • 最佳暑期劇情片(提名)

影評

2015-04-15 |

《孤兒》以劇情與演員的高度契合,達到了極為出色的驚悚觀感,伊莎貝拉主演的小女主其演技是該片作為恐怖片不可多得的神來之筆,精巧布局的懸念隨着劇情延伸令寒意深入心脾,由心而生的驚恐遠比光怪陸離的聲音特效來的更為令人屏息。

2009-10-22 |

Orphan的片名充滿玄機,它沒有使用特指的The Orphan,或者直接使用Esther的名字與海報相襯;單數無特指的Orphan,或許就是影人想要表達的電影寓意:人人內心,都是孤兒。
  
  從第一個出場的妻子Kate說起:物質上,她有着完美的生活:曾執教耶魯,有一雙美麗可愛的子女,成功又瀟洒的丈夫,以及背水靠山的豪宅。而這一切的背後,則是她曾經酗酒的過去,失手傷害自己孩子的痛苦回憶,處處對自己諷刺挖苦的婆婆,以及剛剛經歷意外流產的經歷。後者都是她生命中不可磨滅的 Damage,而與物質上的「幸福」相比,精神上的damage才是無法撤消的。收養Esther這個並不謹慎的決定,看似愚蠢實則有其深刻的根源,Kate對Esther的期待最大,因為她認為Esther是可以在精神層次上彌補她缺失的解藥,這也是為什麼當Esther開始暴露本性時,反應最激烈/最不理智的也是Kate。Esther的邪惡再次證明了她生活的失敗,而對生活充滿「補救」的期許時,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
  
  Kate從一開始就處於「被損害」的狀態,Esther的到來更加重了這一切。丈夫John曾經的背叛讓他們兩人之間總是有所疏離,片中可以看出刻意安排的情愛場景,都充滿了「贖罪」感,而非出自內心的愛意。兒子Daniel正處於青春逆反期,出言不遜之餘更拒絕與母親溝通;女兒Max雖然精靈可愛,卻因為年齡的限制無法真正理解母親的痛苦。最經典的是她自己的心理醫生,這個普遍被美國人視作救世主的職業,在片中簡直是飯桶(從外形到心智),面對當自己的心理醫生都不再信任自己時,Kate心中的孤楚可想而知。在醫院裏當Esther謀害Daniel之後,Kate不顧社會眼光,瘋狂向 Esther襲擊的那一霎,可謂她精神上孤獨的總爆發;而可悲的是,在那一幕中,丈夫/婆婆/女兒全都四散而去,留她一個人在醫院的中心被醫生強行麻醉,那種被遺棄的境遇,與孤兒有何異?
  
  丈夫John作為一名成功的設計師支撐着整個家庭,從女性角度我其實並不怎麼待見這個自以為是的傢伙,而片尾當Esther引誘他並道出他內心苦楚時,我突然對他產生了同情。妻子與婆婆的針鋒相對讓他變成了左右為難的夾心人,而拿過去不忠經歷來咄咄相逼的Kate讓他時刻都感覺不被妻子信任。對待兒子的叛逆,他只能用不情願的懲罰令父子關係更加冷淡,而對於小女兒的負疚感,讓他只能選擇溺愛來補罪。不少影迷都埋怨John的愚笨造成了影片的悲劇,可回頭看看,整個大家庭中,願意並持續與John心靈溝通的,只有Esther一個人。雖然這是被預謀的溫馨,但對於不知情的John而言,這小小的,持續的親情感已足夠深深打動他。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一而再,再而三站在Esther一邊。說到底,他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中年男子,在家庭中看似是強者實際內心脆弱的很;而Esther對中年男人的「豐富」經驗,讓她一下子就成功獲得John的好感,在家中佔盡上風。在情感溝通方面被家人遺棄的 John,在孤兒Esther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兩個子女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也有類似孤兒的處境。兒子Daniel在Esther的問題上十分被動:流產的媽媽因為想彌補自己的精神缺失,在從未與他商量的情況下,帶來了素未謀面的Esther作為自己的「妹妹」。片中Daniel在學校中不承認Esther的身份,看似混蛋,實則合理,如果我媽就這麼帶回一個妹妹來,我估計也要混蛋一下呢。他的烏托邦就是他的tree house,這個完全懸於空中的小空間,是他與朋友相聚,享受私密的世外桃源,而就是這一點地方,也被父親鎖起來懲罰他。片中他經常無處可去的四處遊走(也因為這樣招禍上身),面對Esther內心膽小又沒自信,父母對自己的失望迫使他鋌而走險決定單獨尋找對付Esther的方法(很多人評論他這樣很笨,應該向父母告發Esther就不會有如此多悲劇產生。可試想,如果父母信任他,作為一個心智正常的青少年又怎會鋌而走險?)在醫院病房中睜大眼睛卻無法說話的Daniel,沒有人在他身邊,身心的痛苦都要一個人承擔,又何嘗不是個孤兒?
  
  最可愛的Max是用助聽器才能與世界溝通的聾兒,她是一家人中與Esther最親密的夥伴。雖然年紀小,但她一早就感覺出大家對她的溺愛是源於自己的殘障;母親更是對她過分保護,處處一驚一乍。這種關係雖然美好,建立的根基卻毫不平等。哥哥與所有美國青少年一樣,沉醉於電子遊戲與成人雜誌,甚少與她交流,甚至讀不懂她在餐桌上簡單的「想要牛油和麵包」的手語。記得有一幕是哥哥Daniel在她旁邊旁若無人地用超高音貝玩Rock Band,雖然只是一閃而過,但那對於Max眼中寂靜一幕的表達,仍充滿用心,讓人倍感孤獨。片中她多次包庇/幫助Esther的罪惡行為,無疑是因為後者向她灌輸的「我是你姐姐」的歸屬感(詳見樹屋中修女事件後的兩人對話)。
  
  最後再來說super天才的Isabelle Fuhrman扮演的主角Esther吧~她的這個角色,完全可以出個前傳再來一部電影,非常深刻!她的一生都是孤兒,雖然在醫生的口中她是在」扮演可憐小女孩兒「獲取被領養的機會。但實則生活留給她no choice。她的出生,她的病情讓她一生只能用一個身份來生活,家庭對她的拋棄令她在醫學研究所內受盡折磨;逃脫後,已經成年的她對愛情的渴望原屬人類正常並美好的訴求,卻因為病情的壓力得不到出口。在她牆上那些變態的畫作,實際如果從成人角度來看,與以情慾作為創作的現代油畫無異,人們之所以覺得噁心 /變態,因為看待她的眼神仍然是對待一個9歲孩子的眼神。正如最後她對John大吼:”Stop treating me like a child!”的失望與憤怒,作為孤兒不是她的選擇,是上帝給她唯一的答案。
  
  從另一面看,一個在飯前會祈禱,對音樂與繪畫充滿天分,外表端莊的女人,在社會上原本應該是要什麼有什麼的。從出生就註定被剝奪這一權利的 Esther,變態也是正常的;而我分析她的報復心完全是那什麼醫學所給她造成的,與Mirrors裏面的醫療事故釀成的後果相比,Esther都算小規模殺傷性武器了。
  
  這個影片如果稍微不用心,就淪落成暑假典型的B級片。而擁有Leonardo DiCapro等Hollywood天才級人員的製作班底,將影片從深度上推向令一個層次。值得一八的是,這可是大帥哥萊昂納多的製片處女作~(我就是為了這個才去看的。。。。。heheheeee)
  
  最後引用一段扮演Esther的演員Isabelle Fuhrman,一個1997年出生的女孩兒的採訪做結:」我愛Esther,我不覺得她可恨。一個家庭,為了彌補一個未出生嬰兒的遺憾,就把 Esther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難道就是對的嗎?說到底,Esther想要的只是愛而已。「

2009-10-22 |

在我小時候,我父母常騙我說我以前是孤兒,是他們從孤兒院領回來的(另外一個版本是從船上抱回來的)。當時我還是個非常善良的小處男,所以聽了以後非常沮喪,覺得他們將不再愛我而我的未來一片黑暗。那麼,好吧,如果這是真的,那我的父母的運氣可好多了。因為我雖然不及Oliver Twist但是跟Esther相比可好多了。

結婚以後我就開始看驚悚片了,這完全是我老婆的功勞。我沒有一點恭維的意思,因為她不但讓我看驚悚片而且還徹底地劇透了。那麼在以下的內容里我也會徹底的劇透,我建議要麼別看這部電影,要麼先去看電影后來看下面的內容。

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有着誇張的情節但是合理的邏輯。比如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妻恩愛,子女雙全,有房有車(別墅大宅加雷克薩斯和薩博)仍不知足,燒包的從孤兒院領養了一隻9歲的loli回家,怎知loli卻不是一般loli,集萌+戰鬥力於一身,玩弄人與股掌之間。至少在影片里,我們可以看出她擅長語言,繪畫,彈琴,精通易容術和心理建設而且搏擊水平也是一流,雖然槍法不準,但是持槍穩定開槍熟練,論實力起碼算得上是天山童姥那一級別的人物。

所以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地幸福和美好!甜蜜的話語和溫馨的圖畫對於一個失去了家庭的孤兒來說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可是影片的氣氛還是那麼讓人坐立不安,總是覺得魑魅魍魎就在周圍。接着劇情慢慢地推進,帶着懸念和時不時的背後靈鏡頭,一個美好的家庭在小loli的安排下一步一步走向悲劇的邊緣。夫妻間的不信任加劇,兒子對於父母不滿和小女兒被欺騙甚至脅迫,有人受傷,有人死亡。Esther的身份終於被養母懷疑,但是仍就一頭霧水。可惜天真的養父變得很有怪屬熟的潛力,跟外面的老妞搭訕樂不可支卻不把自己老婆的話當一回事。人生大忌啊!怎麼能不聽老婆的話呢?下場就是家庭分崩離析,而各人物的命運也一步一步埋入深淵。揪心啊,拍的比還珠格格還要讓人揪心。

懸疑直到最後才得以揭開,原來小loli不是真正的loli,而是33歲長不大的拇指姑娘。不是來自俄羅斯的孤兒院而是Estonia隨家倉的病房。哇,這就是傳說中的青春永駐!可惜還是花骨朵時就被做成了標本,就算本來是朵鮮花也永遠都不能盛開。色誘怪屬黍不成就捅死了他,每刀直插心臟,穩准狠刀刀致命。後來的情節不止是驚悚,配樂隨之變得安靜,在飄雪的黑夜裡不知道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才是最恐怖的事。
好在養母同樣是女中豪傑,酒量好而且抗擊打能力強。在身負一處槍傷+多處刀傷情況下還能從冰冷的湖水裡爬出來,大叫一聲「誰他娘的是你老母啊!」血腥地一腳將邪惡loli踹了下去使得整個故事嘎然而止。

無聊如何,這部電影從情節到演員演技都算不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完電影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非常不好。

「七歲的小男孩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那麼,一個活了33年的小女孩呢?

2009-10-17 |

首先給一個界定,這是一部比較寫實的包含着驚悚恐怖元素的文藝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果不是魑魅魍魎來作怪的話,一個小孩子到底有什麼樣的能耐可以讓人坐立不安、驚叫連連?這就是劇情帶給我們疑問的地方,電影里的孤兒艾絲特身上真的有些事不太對勁…

這種不對勁的懸疑,讓艾絲特一再的挑戰我們的道德良知與愛心,一個聰敏伶俐的12歲女孩如何與驚悚戰慄畫上等號?她的行為究竟是因為我們世俗之下過於狹隘的標準所不容,還是電影技法又一次運用奇觀幻覺的特性將劇情拖入非寫實的鬼魅輪迴之中?這種懸疑在電影前半部大概就可以獲得解釋,剩下的,觀眾就存在着對角色危險性的全知觀點,一步步看着影片中一頭霧水的母親,跟始終理想化天真思考的父親,如何被一連串的詭計引入家庭分崩離析的過程。這技巧倒是非常希區柯克式的,它讓影片最驚悚的點在於觀眾不停的為角色擔心、害怕,導致被突如其來的最壞情況嚇得忍不住大叫,宛如惡夢成真的恐懼。

但關於艾絲特不對勁的地方卻不盡於此,電影前半部解釋了角色的危險性,卻留下讓人最想知道的疑點直至最後才揭曉,事實上,當艾絲特的秘密被發現時,因此而成就了劇情可以被完美解釋的關鍵點。這讓觀眾心理的道德重擔可以卸下,因為一切都有了安穩、合理的因果,相當適合不喜歡看得一頭霧水的觀眾。只不過,戲裏道德正確的同情可以得到解脫,戲外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們又該抱持何種惻隱之心呢?

這部電影實屬難得的好片,在今年眾多驚悚片中,這應該位於一等片的行列,比起那些純粹拿鬼魂嚇唬人,挑戰視覺刺激和心理承受的亞洲系恐怖片來說,這部電影i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絲寒意,更多的是內容的擴展度讓人們思考很多問題,從而那種驚悚會持續很久。至少我看完之後,晚上沒有睡着,不是因為被嚇着了,而是劇情帶來的有心而生的本能的恐懼讓人窒息!

五星,絕對屬於你。

2009-11-24 |

這個故事很曲折,不過總結起來也很簡單。夫妻倆領養了個小孩。妻子發現小孩有問題,丈夫不聽。修女死了,兒子掛了。妻子說,真的有問題!丈夫還不聽。然後他倆鬧矛盾了。然後丈夫就翹辮子了。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全家出行回來,我爸駕車。經過一個5叉路口的大圓盤。這條路是回家的必經之道,他沒有開過上千次也應該成百了。這時候媽媽隨意地說了句:「前面右拐。」我爸楞是裝作沒有聽到,開過了那個正確的入口而硬生生轉入了一條錯誤的輔道。本來10分鐘的路程變成了一個小時。
我又悲哀又慶幸地想,幸好我是百分百純種的家養型女兒,否則擱到『orphan』里,老爹您性命堪虞啊!

眾所周知,「丈夫」這一職業的重要屬性就是,在老婆錯的情況下,不能聽她的話;在老婆對的情況下,還是不能聽她的話。這個觀點在我們五千年璀璨歷史的泱泱大國尤其具有文化傳承。我們經常能在諸如《大漢天子》《至尊紅顏》這樣優秀的古裝科普巨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無論一女的說得如何洋洋洒洒口沫橫飛,其夫君只要在旁伺機冷哼一聲「婦人之見」就贏了。這四個字獨自構成了論點論據論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短小精闢,生動活潑,見人殺人,遇鬼殺鬼,物美價廉,方便好用,實在是各位丈夫居家旅行之必備。

男人為什麼不聽老婆的話?

很多當老婆的女同志在午夜夢回的時候不免悲情地想起,就在不久前,在那個紅本本還沒有領到前,身邊這個人是如何的鞍前馬後端茶送水,你說一他不敢想二。不想如今卻……
我想這些女同志肯定沒有按時收看動物世界的習慣。在求偶期間雄性都會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孔雀會開屏,仙鶴會跳舞,狒狒會展示自己紅彤彤的屁股,男人會表現得千依百順。你看過公狒狒追着一隻到手的母狒狒說,「你看看,看看我這屁股紅得~」嗎?有嗎?沒有吧。

從社會構成來說,在追求期間,男性和女性各自呈獨立的個體,當男性個體試圖取悅女性個體的時候,自然需要展現出性格中光輝的一面:誠實聰明可靠,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體貼(聽話的書面用語)。而經雙方認可結合為家庭後,兩個人就構成了一個單位。在這個以兩人為權力核心以小孩為受制媒介的群體里,男性天生的權力欲在這時候就表現出來了。他需要迅速而強有力地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尤其是追求期間死乞白賴地掉了不少價,這時候更是需要非常手段來宣示自己的權威。
在一個群體里,權威的樹立需要證明自己優於同一群體里的其他個體。所幸在這個案例里,我們只有兩個人,丈夫只要證明自己在智商能力體力(最後一項無需驗證)各方面優於妻子就可以了。這種證明有很多方式,比如各自羅列豐功偉績以及對家庭的貢獻度,相互比較,高下立見——但這個方法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丈夫通常占不了上風。所以最流行的一種是證明對方比自己傻冒。這種證明具體操作起來,就是否定對方的每一個意見,從意志上摧毀對方的自信心。
我們來引證一段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的對話:
妻:早
夫:不早了
妻:吃點早飯再出去吧
夫:都幾點了吃什麼早飯
妻:你晚上想吃啥?小三前陣子送了點火腿,我們今天晚上加豆苗炒些下飯?
夫:沒看到昨天電視里說吃火腿對健康有害嗎?
妻:那蒸條桂花魚?
夫:前幾天剛吃過桂花魚,整天吃太膩了。
妻:那你說吃什麼?
夫(思考狀):燙青菜。
妻:……
夫:我出門了
妻:外面冷,多加件衣服
夫:冷什麼,不冷。
妻:別穿那雙白色皮鞋,跟你今天的衣服不搭
夫(雙腳伸進白色皮鞋):你們女人就是愛計較無所謂的細節。
妻:等等
夫:還有什麼事?
妻(試探地):你是人?
夫(義憤填膺地):我是人嗎?我怎麼可能是人,我哪裡像人了,我明明是頭豬!
妻(崩潰)
夫(至此樹立主導地位)
真的猛士,要勇於直面變成豬的慘淡!

從社會結構上來說,從六十年代的婦女解放運動開始,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男性仍然承擔著大部分的社會家庭責任。因此,男性在職場上受到的壓力要遠遠超過女性。現代社會大部分男同志都沒有學過易筋經,不會打個坐自己疏導緩解。壓力越積越多,總該有個出口。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環顧四周,天蒼蒼野茫茫,目標也就那麼幾個。孩子太小勝之不武,重要的是沒有挑戰性哪來成就感。這是個不太難做的選擇題。
通過對妻子意見看法的否定,丈夫領悟到了慕容復「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快感(雖然前「彼」是上司後「彼」是老婆),重新樹立了對自己的自信心,建築還原了已經崩潰的自尊心,以煥然一新的狀態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去。可以說,正是否定妻子這一行為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各位女同胞們,我不犧牲誰犧牲,我不成仁誰成仁!

前面從主體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當然也不能忽略來自妻子方面的客觀因素。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個職業是妻子和母親。看起來一個人打兩份工實在很忙碌,但仔細分析,這兩份工其實有很多重合到的地方。如果粗略一點,其實可以算作一份工。很多丈夫婚後都疑惑,怎麼原來一個千嬌百媚不食人間煙火的妻子怎麼越變越像家中的老母呢?
那是因為妻子和母親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屬性:嘮叨。
奇怪的是,嘮叨並不是女人的天性,在成為妻子母親前,女人是不嘮叨的,最多只是八卦。具體原因筆者今後有機會另外論述。總之,嘮叨這個關鍵的屬性開啟了丈夫的記憶大門。「襪子不要亂丟」「筷子拿好」「馬桶圈掀回去」「多穿一層棉褲」……曾幾何時,在他滿臉還是青春痘的時候,也有一個人在耳邊這樣不厭其煩地囑咐。對了,那是在他的叛逆期,而那個人,是他媽。
於是,嘮叨激發了另一輪中年叛逆期。實在怪不得丈夫們,早年的訓練使得他們條件反射地對類似的祈使句一概予以否定。

看完Orphan後,很多同志——尤其是女同志——都對John的結局拍手稱快,覺得此人十分活該。大家可曾記得,在John之前其實是有另一個家庭的犧牲者的。在另一個家庭之前,也許還有別的許多個。可見,John這種不聽老婆話自取滅亡的現象,不是個性而是共性。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奢求男人去聽老婆的話。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祈禱不要碰到一個Esther~

2009-10-21 |

dvd里包含本片三個刪減片段和另一個結局:

另一個結局是沒有發生最後那一段在冰湖裡的打鬥,so伊斯特也就沒有死。

當警察衝進凱特家裡,沒有在花圃里找到伊斯特,此時伊斯特在她的房間,對着碎裂的鏡子,唱着自己洗澡時唱起的小調,冷靜沉着的給自己化妝,一大盒白色的粉底,口紅……把自己打扮回9歲的少女。

隨後,在警察們的手電和槍口瞄準之下,伊斯特帶着滿臉的傷痕和厚厚的白粉底,穿着古典的小裙子,緩步走下樓梯,說:hello,My name is Esther. 隨即拉開裙角輕輕施了個禮,走下來……影片結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