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

黃亦強:《小森林 冬春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電影:小森林 冬春篇 

導演:森淳一/

編劇:森淳一 /五十嵐大介(原作者) /

主要演員:橋本愛 /三浦貴大 /松岡茉優 /溫水洋一 /桐島加戀[2]  /

上映日期:2015-02-14(日本)

劇情簡介

 由於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平凡女孩市子(橋本愛飾)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老家——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這裡沒有過多時尚文明的色彩,當地人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他們靠天吃飯,靠着雙手經營人生。生活雖不富裕,心中則是滿滿的充實和歡喜。受媽媽(桐島加戀飾)影響,市子似乎對親手製作各種美味而廉價的料理有着格外濃厚的興趣。媽媽失蹤已經很久,對料理的回憶與再現成為母女間別具特色的交流方式。更何況還有取自大自然的各種食材,又怎能暴殄天物浪費了大好的韶光?在好友紀子(松岡茉優飾)和裕太(三浦貴大飾)的陪伴下,市子靜靜地走過了春夏秋冬……  本片根據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原作改編。


獲得獎項

第6屆豆瓣電影鑫像獎  (2016)

  • 鑫豆單元 最佳日本電影

,第2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  (2015)

  • 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提名)

影評

2015-08-05 |

再沒有什麼比食物更普世了。一切有關食物的文字和影像都會備受歡迎。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靡日本又讓中國吃貨膜拜的《深夜食堂》無不如此。食物是最好的中介,它的美味是無需翻譯的語言,可以用來傳遞感情,讓人們產生某種感覺奇妙的交互。所以,自從這部《小森林:冬春篇》甫一出現,就被影迷熱捧。如果不是因為以食物為主題,這部故事單調的電影註定被淹沒,但食物成就了它。
某種程度上說,《小森林:冬春篇》的故事是故意因陋就簡的,它設定了一個若有若無的故事,或者說,那個故事只是一個影影焯焯的背景。女孩市子無法融入東京的喧鬧生活,決定還是留在故鄉小森。這裡被大片森林圍繞,村子中的人們靠農耕為生。市子每天自己種植,收割,自己製作食物,一個人安靜的享用,偶爾與一個朋友分享,日子在春夏秋冬中靜靜流淌。
這個田園牧歌般的故事,在當代社會中幾近神話,但置於日本,那些安寧的鄉村,完好的森林和人們之間親昵但互相保留空間的教養,讓這一切都令人信服。像很多大熱的日本電影一樣,《小森林》也是改編自漫畫,由漫畫家五十嵐大介創作。分為去年上映的《小森林:夏秋篇》以及今年的《冬春篇》,每一部都被影迷不吝讚美。從影片一開始,這部電影特立獨行的自信氣質就顯露無疑,雨後的樹葉,孤獨站立的鳥,一個女孩騎着單車從林間小道穿行而過,即使就單獨把它當做風光片來看,它都配得上那些讚譽。它有一種罕有的安靜。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它像這個喧鬧世界中的一口鮮氧,它搭建起了一個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觸摸到的彼岸,一種我們永遠也無法過上的生活,但卻又不虛渺,因為搭建這一切的中介是食物。
《小森林》每一個章節的起承轉合都以一種食物作為間隔和提示,女主角因由時節,心情,自己決定今天要做的食物,冬天就着溫暖的火爐烤制溫香暖糯的麵包,夏天就在一天的溽熱之後製作冰鎮的米酒。她認真地製作,認真地享用。除了美食本身的誘惑,這部電影還因為這種態度而打動觀眾。所有食材都是就地取材,物盡其用,不故作奢華,也決不將就。現在「一人食」的話題備受關注,「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的標題隨處可見,成為了某種特有的時代語言,人們闖入了更加孤立化的「無緣社會」之後,在每天擦身而過的人群中卻遇見孤獨,「一個人好好吃飯」成為了一種向上的生活態度,《小森林》無非向人們展示了一種「一個人的美好」的可能性。這一點,會讓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產生很大的共鳴。
幾乎和《小森林:冬春篇》同步,《深夜食堂》的電影版也同樣獲得了影迷的青睞。某種程度上說,這兩部電影有相通的底色:以食物為中介熨帖人心。《小森林》講的是偏安一隅,讓食物達成自己穩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深夜食堂》則是以食物為鏡子,折射出都市夜歸人的人情冷暖和世間百態。從這個角度講,《小森林》中的女孩市子和《深夜食堂》中的小店老闆都是洞察世事的聰明人,前者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後者洞悉着每個人潛藏心底的小心思。就如同《深夜食堂》那些懷抱悲傷或者滿懷希望的人們來到店裡點一份熟悉的蛋卷,《小森林》中的市子也經常會通過一份食物激活某些情緒和回憶。小時候,媽媽為自己製作的食物,現在她開始親手嘗試自己做給自己,因為母親突然離家,很少與她聯繫。這條感情線索的設置成為了一個孤懸的謎語,一種牽制,相對,市子本人則成為了穩固的象徵,她被熟悉鄉間環境所吸引,因為自己親手製作的飯菜感到安穩,食物是她心中的鉛墜。
《小森林》表達了一種現代人急需的「小確幸」,但也確實故意遮蔽了很多美好背後的不堪。比如,女主角的心態平靜如水,優雅、沉着,一幅標準的女文青打扮,但如果真的長期處於繁重的農業勞動之中,她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優雅和粉嫩。或許也正是這一點點「失真」反而點燃了很多影迷心中的嚮往。《小森林》用各種美好的食物以及四季更迭中的不同美景營造出了一個離煙火最近又離喧囂最遠的世外桃源。在這個所有事情變得越來越不確定的時代,愈發講究虛擬化的時代,食物變成了一種亘古不變的穩定介質,美食入口時的快慰就是心能安放時的妥帖。有時,食物比藥物更能治癒心病。

2015-06-28 |

小森林 冬春篇
春天後半部分的一段雞湯 熱騰騰的 還算喜歡也沒有說教
就摘錄下來了 豬豬日劇字幕組的翻譯

01:14:26
冬天一結束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準備下個冬天的食材
在小森的生活 就是如此周而復始
媽媽在信上寫道
在某個地方摔倒時
每次回頭看之前的自己
發現每次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
儘管一直很努力
卻總在同一個地方畫圓圈
徘徊到最後不過是回到了原點 很讓人失落
但是每次 積累下了經驗
所以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 都不再是原點
那麼 不應該叫 圓圈 而應該是螺旋
從某一個角度看 彷彿是在同一個地方兜轉
其實 多少會偏離上一點 或下一點
如果是那樣 也還好
也許 人本身就是 螺旋 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
每次卻有不同 或上或下或橫着延伸出去
我畫的圓每次在不斷變大
所以 螺旋每次也在不斷變大
想到這裡 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努力一把

第一次讀這些的時候
不太懂它的意思

2015-04-07 |

也許,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小森林吧。
我爸的弟弟,就是我叔,前年在山上開墾了一塊地,不作他用,就是種菜。為了看顧好他的菜地,他每天清晨都爬上山,如果下雨路難走,他就開車從山路上過。開墾好地花了他快一年的時間,我看到他每次去山上都會帶兩雙鞋,因為泥地總是把鞋弄髒,他不能穿着臟鞋去上班。
有一天我爬山遇到我叔。遠遠地,我看到他正在地里除草。這時候,幾個大人帶着小孩從菜地邊路過,孩子好奇地蹲在菜地邊,看着我叔。叔看到孩子,便拿起剛收好的一捆青菜,遞給家長,說:我種的,你們帶回去嘗嘗。
送菜的時候,叔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語氣里透着一股憨厚的自豪。
大人們收下菜,對孩子說:快謝謝人家!孩子說:謝謝農民伯伯!
大人們都笑了:他可不是農民伯伯!
我叔是個小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日里話不多,他經常摘下眼鏡放在桌上,然後悶聲抽煙。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在市子身上,我看到了我叔的影子。
他們都是從鄉村來到城市的移民,儘管雙手已不需靠高強度的勞作換來食物,但心中卻一直對土地懷着強烈的難以割捨的鄉愁。在種菜這一枯燥而又辛苦的勞動里,他們找到了一種踏實感,安心。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對土地有着那麼深沉的熱愛,我爺爺的四個兒子,只有我叔還在種地,以一種業餘愛好的方式。
也許,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土地,有的土地在書架,有的土地在球場,有的土地在廚房。這些土地上,往往只有我們一個人忙碌的身影,天地漠漠,孑然無朋。每一片土地都需要耕種,但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會有收成,汗水和淚水流到嘴邊,味道只有自己知道。
以前喜歡吃泡麵,但到現在已經快2年沒吃了,或許是太過矯情,在泡麵虛假的飽腹感中,嘗出了某種叫孤獨的味道,草草的匆忙果腹是一個人的囫圇,卻不是饕餮,從此,一吃泡麵,就覺得寂寞蝕骨。
有很多人自稱吃貨,他們也僅僅是愛吃了。小森林不厭其煩地呈現各種食物的加工烹飪過程,幾乎有舌尖上的中國的記錄感。而我在繁瑣的龐雜工序里,看到了一個人怎樣與孤獨相處。把自己交給一件純粹的事,只是去做它而不去想為什麼做它,也許這樣,才更接近平靜與快樂吧。
因此小森林絕不同與「舌尖上的日本鄉村」,後者,食物是主角,而前者,人是主角。
看小森林是享受的,那種時光靜靜流走,不去嘆息,也不挽留的感覺,很自然,也很自得。
我總開玩笑對朋友說:多年前,我曾有許多個宏偉的理想,最後它們都變成了明天吃什麼。
只是滿足感,就會幸福啊。
儘管不知道是怎樣的原因讓市子回到鄉村,成為一個耕作的農村少女,但這似乎也不重要了。許多個日子以後,很多事被沖的很淡很淡,而心中的安穩感卻越來越強。市子是孤獨的,但不寂寞。美食,是最接近幸福的味道吧。
小森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成為我逃離現實的避難所,但,每個人都有他選擇的生活方式,是像市子一樣回到鄉村,還是像我叔一樣把種地作為愛好,都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啊。
如果食物也能成為一種信仰,那麼,每個飢腸轆轆的靈魂都可以像孩子們一樣嘴饞而虔誠地禱告:要變的好吃哦。只要有食物,便有溫暖感。在寂寥而蕭瑟的冬日,也能讓寒冷成為一味重要的調料。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小森林和食物,它們無形中成為了我們鄉愁的實體。當我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里落難,便盼望能夠回歸到那個無憂無慮,純潔美好的田園牧歌年代。
小森林最美的,是生命的恣意感。四季交替,順時而行。把孤獨化為生產力,最後,和一片長滿熱望的土地一起豐收。
「所有的事,都要看好時機的呀。」

2015-07-06 |

看完夏秋篇,吃完晚飯,繼續點開了冬春篇。承接秋天媽媽的來信,仍舊遲遲未曾交代媽媽到底寫了什麼。少女只是日復一日,做農活,做飯,一個人在餐桌前恭敬地說:「我開動了!」然後默默體會食物的味道。

除了驚嘆於她家廚房裡工具的完備,默默嘀咕以後我家廚房也要這樣子,一邊看着她劈柴插秧默默感嘆——換了把我扔回農村,我肯定因為懶而餓死。然而看着畫面里的少女安靜的臉龐,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手底下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只是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是做好每一頓飯,利用好每一種食材,周而復始,自給自足,便總是被震撼。

生活小事里也有無數叫人動容的品質。

媽媽走了,她沒有埋怨過。不是不想念,不是不辛苦,不是不疑惑。也會在倉庫搬貨的時候神情軟弱流下淚來,也會看着飯菜默默地想「在媽媽心裏我算親人嗎」,也會在炒菠菜的時候費盡周折炒出媽媽的味道,默默地回憶起那時候自己嫌媽媽不用心,卻其實是用了心的。

可是她不是怨天尤人的類型。辛苦,也要按部就班地做好手裡的事情。西紅柿、捲心菜、蘿蔔、紅豆、洋蔥,有條不紊,安安生生。

除草很累,就給自己釀酸甜米酒喝。爐子燒起來,正好藉著餘溫烤個麵包。繼胡蘿蔔蛋糕之後,又靈機一動做出了薑汁捲心菜蛋糕。一個人的日子也生鮮有味,孤單,但從不寂寞。

年前一個人居住的時候,我也格外享受一個人生活的清靜自在。走在路邊聞見桂花香,回去就默默地收了一把桂花做桂花甜酒,想吃什麼就自己做,時令菜吃膩味乾脆琢磨出各種各樣的吃法,攤雞蛋從常規的香蔥、辣椒,增加到秋葵、胡蘿蔔丁、杏鮑菇、空心菜梗、白菜幫子、蘿蔔乾、火腿粒、洋蔥和蝦仁。玩得不亦樂乎。然後一個人坐在床邊,看着窗外的小山,滿心圓滿地吃完盤裡的食物。

一個人獨居的好處,進可攻,退可守。心情好的時候固然可以叫上朋友二三人,在家中聚餐開茶會,聽他們滿足的稱讚,做飯也會更有心情一些。四個季節里,每一次市子做了吃的,佑太和吉子的反應,往往只是簡單的微笑,說「好吃」。是日式的含蓄,不誇張,甚至內斂,但那種幸福滿滿的神情,足以說明一切。釀多了酒也可以叫人來喝兩杯;好姐妹前一天吵架,後一天吉子又帶着咖喱上門道歉。但是哪怕什麼都沒有,一個人守在閣樓床前看百科全書,對照夏夜的昆蟲,也很好。

看似一切和諧靜謐的生活,唯獨有一點違和,就是不安定。儘管生於斯長於斯,可她是因為逃避而回來的。哪怕小森的氣候西紅柿需要大棚植種,可市子就是不想建大棚。「好像做了這樣的投入以後就會在這裡安定下來一樣。」可是連自己都不知道何去何從啊。

市子並不是佑太,已經明確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已經決定了要呆在小森。她依然時時回憶起在小森以外的日子。也許並沒有什麼可留戀,但,當初因為逃避和恐懼而回來,便總會不甘心。這樣堅韌又倔強的少女,怎麼會服輸呢。

春篇的末尾,市子讀了媽媽的信。她應該是讀了一遍又一遍吧。雪化了,過完冬的菜花做過意麵了,地耕好了,可是她說,今年的馬鈴薯不種下去了,因為明年這個時候,我已經不在這裡了。一旦下定決心,就絲毫不拖泥帶水。

導演安排市子離開小森,倒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佑太接過棒詮釋了第七道菜,緊接着五年後,分校的第一屆春日祭便開場了。市子少婦的髮型稱得她更成熟了,可是眉眼間,還是那個倔強好強的少女。吉子和佑太有了孩子,市子也有了另一半,雖然媽媽並沒有回來,但也是個happy ending。儘管安排得有些匆促,但是故事到這裡,也算是有始有終,得其圓滿。

對於這個系列,與其說喜歡/很好看,不如說是遇見一份平淡的驚喜。並不靠情節取勝,也沒有過多的感情對手戲,沒有劇烈的戲劇衝突,也沒有什麼笑料可言,但對我個人而言,實在是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能量。

和身邊的大多數朋友不同,我喜歡獨處,而非群居。偏安一隅,享受安謐,無需太多紛擾顧慮,又或者我只是懶散罷了。然而害怕寂寞的人,即便群居又能得到什麼安慰呢。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而寂寞,是無法被救贖的病症。內心無法自我圓滿,大小情緒需要旁人幫助宣洩,喜怒形於色,遇事逢人說,並不會讓人更好受一點。市子的身上,我看到了淡然寧靜的力量;當看到有人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着,便更能鼓起勇氣繼續走下去。

早些時候沒有寫完一篇關於「隱士」的文章。我這樣生於山村的人,人生的前十年留下的全是最鄉間的質樸的回憶,即便後來十幾年旅居城市,依然挂念山水田舍。念着《歸園田居》,在生活憂患困頓的時候靠精神食糧憧憬隱逸生活和柴米油鹽琴棋書畫,可我也始終明白,如同市子,這樣的人生階段,對物慾寡淡的生活的嚮往,也只是一種逃避罷了。真正的寧靜、和對慾望的掌控,不應該是無奈之下對生活的妥協,而應該是可選擇的人生。柳三變當年「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天子一怒,便真是把浮名一筆勾銷。原本沒有浮名,便談不上換去;所謂「視富貴如浮雲,名利為糞土」,就總得先擁有富貴名利,才有資格蔑視和清高。所以市子離開了小森,再回來,是帶着選擇回來的。這樣就很好。

這樣一個作品,從日常生活講人生道理,有煙火人間,有水光山色,細節入微,哪怕出場很少的人物,身上也有不少亮點閃現。吉子的奶奶,冬天的茶會上和婦人們秀恩愛,甜得眼睛都眯起來。吉子的爺爺,上山為奶奶摘野果,看上去一副和藹老頭的樣子,但聽見吉子抱怨上司,也會板起臉來訓斥她「正是因為你自己也有缺點才無法容忍別人的缺點」,這又讓人想起佑太說過,村裡的長輩人總是有大智慧。誠然。市子的媽媽,早年應該是很優秀很招人喜歡的城市女性,從暗自出現的線索里,她知道品牌醬汁的名字,用自己的方式山寨商場出售的調料,做事說話都一副很有魅力的樣子。至於市子,用自己的方式想念着媽媽。儘管可以在超市買醬料,卻依然沿襲媽媽的做法,媽媽說不過聖誕節,於是她也用「你們又不是基督教徒」的道理回答吉子。一道炒菠菜,換了無數種做法,就是為了找到當初媽媽做的味道。

愛和生活,本身就是藏在一蔬一飯之間的啊。認真吃好每一頓飯,就是生活最好的方式了。

嗯,那麼,晚飯就熬個紅豆紫米粥吧。

2015-08-14 |

小森是這樣的地方。遠離城市,去一趟鎮上需要花費一天。
騎單車穿過夏日滿眼的綠,沿着坡行,陽光飽滿,清新又安靜。

當然,如果不再上坡的話,你知道,人走下坡路總是最容易的。

市子因為不喜歡東京忙碌而機械的生活,回到了從小生長的小村,
雖然一個人住,夜裡也會有許多訪客,比如藍色的蝶,在窗口撲騰撲騰。
下雪的時候,竟然會有熊來偷柿子,想一想萌萌的,第二天看到被
撲倒的樹,市子說,啊,它不會受傷了吧,可愛至極。

天氣潮濕的時候,升起火爐。因為沒有錢,只能用普通的爐子,
要經常清理煙囪那種。升好爐子,利用餘溫,正好可以烤麵包。
烤麵包是細緻活兒,發酵的時間,揉麵糰的力度,對爐溫的掌控,
都需要許多的練習,以前有幸在麗江吃過加拿大帥哥做的爐烤披薩,
麵糰竟然會變得脆脆的,有着煎餅和麵包的混合口感,很是難忘。

夏天下地幹活兒,汗膩膩的鋪了滿身,這時候釀一份自製酸米酒,
冰鎮之後,咕嚕嚕一口就能喝完一小瓶,忍不住再來一瓶,感覺渾身舒張開來。
一個人生活,需要許多的智慧,人要有多聰明,才能在寂寞和擁擠之間隨意淡然。
就像那小時候吃了一口覺得苦澀的胡頹子,等到熟透做成果醬,抹在爐烤麵包上,
一口咬下,脆脆的咔擦一聲,才發現一直誤解了它的好,沿着腳邊的落果慢慢的,
慢慢的摘,又想起和男友一起摘胡頹子的時候,思念總是這樣,你以為收得好好,
當你打開那個盒子,早就像胡頹果漿,散落得到處都是,很難收拾乾淨呀。

小兩屆的學弟佑太是吐槽聖手,他說起為什麼不想去東京而回到小森,
因為喜歡小森,「不想過那種被人殺了,還吐槽殺人方式的人生啊」。
他和市子一起去轉移鮭魚苗,完了老闆招待吃魚。清澈的水,魚肉鮮美。
直接火烤,撒點鹽即可,或者切成大塊燉成魚湯,夏日的汗都沸騰起來。

小森的山上,四季有許多的野菜,採回來一包包,得去早一些,
晚了的話,勤勞的婆婆們就採光了,裹上麵粉糊,椿芽天婦羅,
也可以將野芹搭配馬鈴薯泥,做成開胃的馬鈴薯沙拉,想起以前會和老媽
去山上采燈籠花葉回來煮粥,吃了夏天就不容易生瘡,到春天,
花也可以吃了,櫻花落下的季節,小森更是讓人心生嚮往。

大雪紛飛的時候,來一片自己做的烤紅薯,聽聽附近的婆婆吐槽,
說,哎我家那口子一點都不幫忙耶,還竟是給老娘打敗事。
然後年長的婆婆說,那就是感情不夠深啦。大家一起笑起來,
笑聲混合著大雪飄落,小小的屋子裡香味鋪滿,掛在屋檐的
蘿蔔乾也溫柔起來,要是配合胡蘿蔔等燉菜,一切就更美啦。

也會遇到閨蜜吐槽覺得難受,在路上走走走,回去發現她帶來
了自己做的咖喱,搭配發酵完美的麵糰烤成成印度風薄餅,火爐
上的麵糰,受熱會慢慢膨脹,兩個人看着麵糰,等待着那一瞬間,
大聲笑鬧着:哎呀哎呀連在一起了。吃貨總是比較容易幸福的,
遇到不開心的事,一想着待會兒要去吃了,就兩眼放光煩惱跑光。

如果你看過《被嫌棄的松子》,會對獨居有着一種恐懼。
總覺得泡麵盒會越堆越高,電視屏幕都在嘲笑,然而在小森,
這一切似乎都不存在,至少表面上是的。在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
看落日流雲,過着與世無爭,隨四時而息的日子,有什麼不好嗎?

也許是的,要不市子的媽媽就不會一聲不吭離開了家,
要不市子也不會在春天放棄栽種新一年冬天的馬鈴薯,離開這溫暖的故鄉。
年輕的時候總是憋着一股勁兒,說不出來要做什麼,但你不願意就這樣了。
這是值得欣喜的事,願意去迷惑思考的人,比較像人,而不是批發用品。

想起蔣勛在孤獨六講里,說到一位媽媽,到了八十多,
選擇離開兒子去敬老院住,她說的一句話:工作了幾十年,
終於有了一間自己的書房。她喜歡英文翻譯,頭腦記憶都好。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的女性都變成家庭主婦—總有那麼幾個不想做飯的嘛。

這種孤獨,只能自己消化,一個人住容易被歧視,不管被他人還是自己。
就覺得,必須添個愛人,要不這日子沒法過了。大抵中國人擅長群居,
喜歡群聊,可是如果聽不見孤獨的聲音,又怎能真正的融入人群。
一個人過都覺得心太擁擠嘈雜,兩個人在一起,愛情也很快就燃燒殆盡。

在小森,糖煮板栗是某天販魚大叔靈光一閃的作品,
在村民之間流傳開來,加紅酒或其它不同的酒,軟軟的,糯糯的,
如同在稻田間幹活兒的時候,放在便當里的核桃飯,香甜可口。
看着看着,也想自己來做個便當,朋友說她女兒最喜歡吃自己做的
香菇肉臊飯,就是先炒一些香菇肉臊,包入飯糰,撒上醬油即可。
這兩天買了漁具,改天帶上草帽去守候的時候,也帶上一盒吧。

市子的媽媽說,料理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心境。這點我很認同,
想起幾年前每天都在做飯,那時似乎充滿着無窮的熱情,但只是當做
攝影項目在做,會有人點贊和推薦,更多是奔着虛榮去的。幾年後的
現在,不用時常做大餐,我知道它們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有需要,
隨時都可以變出一桌子,這樣隨心隨性,相信現在的食物會做得更好吃。

你看料理是多麼麻煩的一件事,要買菜,洗菜,切菜,煮菜,裝盤,
吃完還要打掃廚房,洗碗掃地,有時真的不想動。但生活本是麻煩的事,
你會遇到水電煤氣和難纏的房東,也會遇到老鼠蟑螂和遺忘而過期的牛奶,
會遇到半夜起來唱歌的怪人,也遇見裸着上身放鴿子抽悶煙的對樓鄰居。

我們糾纏在這永恆的柴米油鹽,如果你不愛它,分分鐘想要逃跑。
可是又能逃到哪裡呢,西藏的人也要吃米,煮飯用高壓鍋還更麻煩。

對太懶的人,家徒四壁都嫌掉灰難打掃,我可不能這樣子,人走下坡路總是最容易的。
把自己從關燈以後清晰可見的寂寞和孤獨里清理出來,做一餐簡單好味的飯,
去見一位很久不見的老朋友,聽一場心儀已久的音樂會,或是看一部笑到淚流的電影。
秋天來了,夜晚漸涼,轉眼已到一年收穫的季節,希望你我收穫的,不只是秋膘。
從來都不需要這麼多的,從來都不需要這麼多的,可你看我有了這麼多,還要更多呢。

總是會被問到心中的文藝是什麼,我想大概就是在這麻煩粗糙的生活里,看出一些美來。
讓人在永恆的柴米油鹽里,竟然都能忍受,接受,享受了,漫長的日子變得能過了。
農活會浪漫嗎,料理會浪漫嗎,沒有玫瑰花的愛情可以到達永遠嗎,我的態度是積極的。

你不用去森林,因為你的心,已經穿越那浮視的矯情,到達一片繁茂的孤獨森林。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