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電影, 科幻電影, 聊電影

黃亦強—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導演:邁克·內威爾

編劇: / 斯蒂芬·科洛弗 /

主要演員: / / / 魯伯特·格林特 / 蒂莫西·斯波 / 邦妮·懷特 / 等等…

上映日期:2005-11-06(英國)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學期,魔法學校的盛事:三強爭霸賽在霍格沃茨舉行。學生們爭先報名,希翼獲得永恆無上的榮譽。火焰杯在選出三所學校的三名勇士後,竟將未足年齡的哈利也挑選出來。
  哈利(Daniel Radcliffe飾)的當選引起其他學生的嫉妒連連,就連鐵哥們羅恩(Rupert Grint飾)也首次和他鬧起了彆扭,哈利感到孤立無援,還好有教父小天狼星和赫敏一直支持他。可總有些好事者如記者麗塔等着看他的好戲。天知道這場比賽是何等艱辛危險,在龍的眼皮下偷蛋,潛入湖底救人,在迷宮中探險……一不小心,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黑魔王伏地魔的威脅漸漸顯現,每一天都險象環生,動人心弦。



獲得獎項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2006)

  •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斯蒂芬妮·麥克米蘭 / 斯圖爾特·克萊格

第15屆MTV電影獎 (2006)

影評

2006-12-27 |

  作為一個囫圇看過原著的哈迷,我的心情是異常複雜的,實際上我是懷着忐忑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的,只怪我太看重它,觀影期間一直「心懷千歲憂」,當我試圖把自己拉到一定高度來從整體上審視這部電影,發現這已經成為一項超越我智商水準的高難度課題.
  
  
  浮雲蔽日的魔法世界
  
  火焰杯是哈利·波特原著系列的中心,這一年裡出現了一個轉折,一直遙遠如天際隱雷時伏時現的伏地魔終於復活,正當學年結束原本一切應該塵埃落定的時候,也正是魔法界黑色噩夢真正揭幕的時候。這還是前四部中唯一的一次哈利沒有取得勝利的榮譽就慘淡收場。而在此之前憂患的戰鼓就已聲聲難斷,魁地奇世界盃營地大火,半空中的黑魔標記,三強爭霸賽,這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無論在身外亦或在心靈,哈利邂逅拉院秋張,懵懂的心靈開始小鹿亂撞;赫敏結識了魁地奇冠軍克魯姆,演繹着灰姑娘式的傳奇。這是雷霆雨露交並的一年,青春的破土而生與黑暗勢力的捲土重來,交構成聖杯的兩股火焰,而魔法界的歌舞昇平在盛況空前的魁地奇世界盃和三強爭霸賽雄赳赳的進行曲中走到顛峰,似乎忽然新生出的諸多魔法部政客和兩大國外魔法學校的龐大人物體系不過是最後狂歡的點綴品,我們發現讀了四本書,才草草了解到魔法世界令人嘆為觀止的社會構架,而馬上,這些芸芸眾生的盛世歡歌就淪為一曲詠嘆及時行樂的後庭花。
  
  我們從不指望哈利·波特系列能拍成魔戒那樣的史詩,原本它也不是史詩。但火焰杯的確是迄今為止的幾部哈利·波特中最磅礴大氣具有史詩氣質的一部,無論是迴腸盪氣的場面,龐雜繁複的人物還是暗流洶湧的人性,原著胚子都不乏被循循善誘的潛質。而電影對原著的發掘,說句我認為還算公允的話,是有得有失的。
  
  最先期望的是電影能表現出由太平到亂世的轉變過程。影片開始,伏地魔的反撲陰謀如同落入波心的石子,掀起重重漣漪之後復歸平靜。自從哈利被手執燭台的赫敏從噩夢中喚醒,我們體會到雖缺少溫情卻寧靜平和的德斯禮家在哈四中已經不復存焉,而後一伙人馬不停蹄地奔向魁地奇賽場,世界盃上宏偉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在觀眾還沒享盡光影魔法營造的視覺衝擊感時,它便隨着金色飛賊划出的光線隱遁而去。第二次讓我感受到重重危機下的盛世的是哈利由墓地回到迷宮賽場時的舉眾歡呼和進行曲。不知就裡的人們在餘歡未盡中讚歎歡呼他們的英雄,而另一邊是啜泣的哈利抱着塞德里克僵直的屍體。Patrick Doyle歡快昂揚的音樂與場面的巨大反差攝人心魄,我甚至聯想到此刻在墓地彈冠相慶的魔頭諸人,得承認縱使逃脫了哈利,這也是食死徒們迄今為止打得最利索漂亮的一仗,諷刺的是勝利曲正應該為他而歌,邪惡的勝利配上原本陽光向上的音樂,如同《沉默的羔羊》中漢尼巴醫生在巴赫賦格曲中殺人一般變態隱忍。
  
  
  一個雞肋故事
  
  無疑作為一部成功商業電影,首要條件是它必須講一個好故事。而面對具有龐大繁複結構的原著,情節如何取捨是一個關鍵問題。厚道地說我們不能要求故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被展示在電影中,在「阿茲卡班囚徒」的時代我們開始體嘗到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將隨着原著篇幅的增長而越來越浮光掠影。在此我們能夠了解到編劇的難度。
  
  並且哈利·波特電影並非需要拍成原著的展示品,又或者我並不贊同先入為主地以原著的繁詳標準來衡量電影,畢竟藝術上沒有先來後到之分,然而,卻有着境界高下之別。在此,重要的是無論如何改編,都應該抓住原著的精神。
  
  在火焰杯中,原著中的情節在電影中簡略了不少,但考慮到觀眾的接受程度,一些重大橋段是絕對不敢省的,即使因為它和情節主線無甚勾連而淪為不咸不淡的過場。諸如德拉科變白鼬和天狼星的火中警告,前者是精彩搞笑橋段卻於情節演進無關痛癢;後者原本能將劇情引向撲朔迷離卻在無法瞻前顧後的情節線索下被浪費。然而一旦刪除這些情節,卻着實降低了影片的精彩度,於是乎第一根雞肋,在於追求精彩橋段的同時犧牲了影片鮮明的線索。
  
  其次是一個改動較大的地方,關於小克勞奇在天空變出黑魔標記,原本原著中始終都在暗線發展,找了小精靈閃閃做替死鬼,看書時我自然沒有相信是閃閃做的,但卻嚴重地懷疑着老克勞奇,而電影中完全忽略閃閃,讓小克勞奇眾目睽睽之下將標記射到天上,當然我們原本不該知道這個無名的帥哥就是小克,直到哈利帶我們到冥想盆里看到法庭審訊的記憶。那時候基本上已經真相大白了,我們知道了之前吐舌頭的假穆迪就是小克,而他的死爸爸以及帥老頭卡卡洛夫都只不過是煙霧彈而已。我認為省略小精靈是可行的,無損於原著的精神而可以使情節緊湊,然而讓小克在營地現身變法以及過早對着老克勞奇吐舌頭卻是不應該,這降低了影片撲朔迷離的可觀性。不管是羅琳原著還是前三部電影,關於幕後真兇的包袱都鋪設得很好且留到最後,即使沒有懷疑過魔法石中的斯內普、密室中的馬爾福父子與囚徒中的天狼星與盧平,我們也不會料到關鍵人物是奇洛、金妮和彼德,真相總是令人扼腕唏噓不已。而火焰杯原本是更加迷離的,卡卡洛夫、老克勞奇和體育部長盧多都是嚴重嫌疑犯,電影中的包袱卻抖得並不精彩。基本上穆迪在迷宮入口向哈利指路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可憐的孩子落入圈套了。
  
  整體說從故事角度講,影片還是高潮跌宕險象環生張弛有度的,從世界盃賽場的高絕廣廈到乘風破浪的飛車行艦,從暴烈的火龍到雪塔之巔溫柔的秋妹妹,從羅恩搞笑蕾絲到塞德里克頃刻殞命,影片可謂展示了光影世界所及之萬眾風情,基本上兩個半小時間不會有人捨得上廁所。然而在目不暇接之後,卻又覺得缺少點什麼。在此,我想如上所述,缺乏穩妥如一的情節主線與環環相扣的銜接是一點原因。
  
  關於銜接,比方說魁地奇世界盃那一段,我覺得原著中引入這段主要有兩點作用,第一,為了引出食死徒火燒宿營地與小克勞奇變黑魔標記一事,第二為後面出場的德姆斯特朗和布斯巴頓預熱。而電影中只是為了交待而交待,那些頭重腳輕的面具人走過之後,我們仍不知道他們的組織與來歷。原本構思縝密的橋段被拆卸得鬆鬆散散,使得影片如同回家不走直線的孩子,在對精彩風景左顧右盼的同時卻喪失了目的性,我們自然覺得它很精彩,卻發覺似乎最後的落腳點並不是影片開始想要帶我們來的地方。
  
  
  被重視與忽略的人物情感
  
  是否塑造出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是成為重量級影片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火焰杯花在幾位主人公情感刻畫上的力度比觀眾認可的範疇更加慷慨。我們看到徘徊在哈赫戀or羅赫戀之間的選擇遠比對幕後真兇的疑團鋪設要有撲朔迷離得多,三人組的情感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觀照。即使是在哈六出版後地球人全知道羅赫戀已經塵埃落定,火焰杯還在樂此不疲地做着掩耳盜鈴的把戲。只不過哈利哥哥赫敏妹妹的耳鬢廝磨因為赫敏過分表露的母性氣質而顯得過猶不及,不過,畢竟我們看到了小巫師們開始在青春的懵懂間如鐘擺般搖擺。
  
  哈利神勇依舊,從勇敢斗龍到為秋張意亂情迷,從毫不猶豫地將斗龍秘密告知塞德里克到水底搭救加布麗,從迷宮中奔回被藤蔓纏繞的塞德到勇敢地面對魔王賜予的死亡,使我們慨嘆小哈也是一位至情至性宅心仁厚忠孝兩全英明神武的大俠胚子。此外還有天國羔羊塞德與暴力傾的假瘋眼漢穆迪和精明八卦的麗塔,特別是展現純惡之美的伏地魔,即使是一個原本就缺乏人性感染力的禍害精角色,也被靈氣逼人的拉爾夫表演得入木三分,他們都可謂在鐵三角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然而電影忽略了對其他人物的情感關懷卻是我無法諒解的。當然請放心,在此我不會談到馬爾福父子,而是比他們更有資格和條件得到關照的人物,諸如克勞奇父子、秋、克魯姆與芙蓉以及斯內普教授,除卻老克勞奇臨終前的父子交鋒令人頗為動容,這些人基本上全部淪為黑白背景。我誠然知道對配角形象完滿化的追求如同讓德拉科在火焰杯中演出個《像天使一樣墮落》一樣不可奢望,但是有時候一兩秒種的專註就能讓意境剎那高遠。這時候思念起阿方索的「囚徒」,雖然我覺得他在人物造型上並沒有紐威爾成功,但他就可以用簡短的鏡頭把握剎那人性,從而打造出人性的境界。尤其喜歡那場盧平在空中長廊為哈利追憶莉莉那一段,美麗而憂傷,特別彰顯出狼人經歷的滄桑與親世代那段迴腸盪氣的坎坷人生;然後是天狼星第一次看到月下的霍格沃茨城堡,那樣一個危機四伏的時刻,他能夠和哈利停下來,在悠揚的配樂下感嘆母校的美麗,即使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卻瞬間提升了影片的人文關懷味道,意味悠長境界深遠。而在火焰杯中,即使是克勞奇父子的玄機暗藏與老迪戈里痛失愛子這些易於發揮的橋段,也在影片刻板粗糙的行進中被忽略了。此外,也沒有了傲慢驕矜的芙蓉以及一切原著中有待發掘的屬於人性的剎那靈光。
  
  
  關於美人
  
  首先說,沒有詹森·艾薩克斯以及一干蛇蠍美人的話我很有可能不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感嘆這個速食文化的社會環境培育了我們感性而直接的性情,周二有學生要求我在課上給他們介紹成龍《神話》的時候我還有一掌將其摑倒的衝動,而四天後我就堂而皇之地坐在影院面對銀幕上的香艷風景嚶嚶呀呀起來,也許這兩年對斯萊特林精神的參悟真的對訓練道貌岸然嘴臉頗有裨益,又或者它激發了我的潛在本性,在此就不深究了。
  
  原本一場哄孩子的電影,被我們預先歸類為觀賞美人的饕餮大餐。
首先,關於那個盧修斯·馬爾福大人,三年的時間並沒有改變詹森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他仍舊把他定位於粗魯霸道狡猾陰毒。《哈利·波特》不需要一個多複雜的盧修斯·馬爾福,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所以詹森所能給他的,只是對兒子隨時隨地的訓斥和對格萊芬多學院一干人等永無休止的奚落和詛咒。配角就做配角該做的事,這簡直是幼兒級的道理。感謝詹森給了盧修斯一個與他的靈魂顛覆而生的面孔,在他耀眼的黑氅金髮面前,那顆邪惡的心化為崇高的黑塔;在卑劣的靈魂面前,無辜的美貌又是那麼漫不經心地邪氣橫生。而那原本單薄的戲份和不足以給他帶來好口碑的角色定位,都不足以阻礙觀眾順着鉑金髮梢飛白出的無限遐想,這個人物因為耀眼的造型和強勢的邪惡掘住了我們的心。蛇頭手杖和鉑金長發是他的兩項殺手鐧,我想詹森應該是把道具演繹得最為出神入化的演員之一。讚美頭髮的言辭早在密室時代就為人津津樂道,的確即使記不得他的名字,也會記得他的頭髮;而手杖也隨着盧修斯的敲敲打打逐漸成為斯萊特林學院的強勢文化符號,我想這個角色至死也不會放棄他的手杖,不會停止對這個世界輕蔑而暴躁的糾正與干涉。
德拉科的出場讓我再一次感受到相互映襯引發的震撼性美學效果,一直在小英雄哈利·波特周圍扮演着反派精靈的德拉科,似乎註定有違天意,即使魔法石中的Tom和Dan、Rupert一樣也是個可愛的小孩,但也許沒有人想過幾年後的他會變成和原著中的蒼白瘦削異常吻合卻眉目清秀毫無猥瑣之氣的少年公子。黑色高領衣和西裝使他顯盡青春優雅的氣質,與父親同行的驚鴻一閃讓人感受到黑魔法玄酷的重量。這時間的確太短了,但是他們難道還能表達得比現在更好嗎,該達到的境界已經達到了,即使只有一秒,也與持續千年無異。直至德拉科從樹上跳下企圖對哈利下手又被父親的食死同仁變做雪貂後倉皇逃遁,這個總是要把爸爸掛在嘴邊壯膽充勢的孬種少年,在Tom賣力的表演下,也並未使我產生絲毫厭惡之情。難道美麗真的能寬恕一切,這似乎與童話里少年放棄蛇蠍心腸的美貌公主的故事精神並不相符。
斯內普教授還是那個教授,不像三年不見就皺紋嚴重加深的馬爾福爸爸,依然風采如昨美人依舊。從他出場開始我殷切等待着聽到他嚴肅低沉的聲音,但他似乎一直沒有開口的機會。除了他捋胳膊挽袖子對哈羅二人施以毒手的那段我認為不合時宜的惡搞戲,這個角色基本上沒有耍新花招。還是一如既往地不苟言笑且對哈利克盡厭惡膩煩之能事。心痛的是沒有原著中他亮出黑魔標記的橋段,對於Alan Rickman的演技是個絕對的浪費。
下面談到從大鍋里出來的嬰胎同志,自打看了《辛德勒名單》就一直對那個坐在摩托車斗里傷風咳嗽的納粹小軍官無法釋懷,似乎直到看到了拉爾夫在火焰杯紐約首映上神情疲憊的照片,才曉得再以當年純潔少年的臉龐來構想伏地魔大人已經徹底不合時宜了。拿出「美貌」二字來鋪墊魔王的黑暗美學氣質是真正的褻瀆,他讓拉爾夫墊高鼻子不屑於我們用憂鬱氣質來為他加分,原來還是英俊少年的湯姆·里德爾就已經懂得如何利用美貌而又不為它所累了,而今,一切華而不實的花招在他眼中淪為糞土,一個不需要再靠外表取悅於人的人,他的世界只有征服、懲罰和一招斃命的阿瓦達。
塞德里克是被吝嗇的羅琳賦予美貌的為數不多的男生之一,而這些男生卻無一不命運多舛不得善終,原著走到哈六,湯姆,塞德里克,天狼星和比爾,紛紛在命運和慾望的絞殺下支離破碎,而純潔如天堂羔羊的塞德里克卻是最無辜的一個。哈四中他如同這部陰鬱電影的一縷天然陽光,單純而美好,卻很快為黑暗吞噬,這個命運頗有象徵意味的悲劇人物,游離於正格邪斯之外,也許正因為其無欲無求近乎理想才難容於這個以激情和癲狂為規則的魔法世界。

2017-05-15 |

1.鄧布利多:被選中的人只能靠自己,相信我說的,懦弱的人絕對不適合參賽。
Dumbledore: If chosen, you stand alone. And trust me when I say these contests are not for the faint-hearted.
參加巫師三強爭霸賽固然能讓優勝者得到無上的光榮,但是同時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鄧布利多在講解參賽規則的同時,也要求大家深思熟慮,一旦中選,便再無回頭之路。三家的選手們都在摩拳擦掌了。

2. 穆迪:這是索命咒。至今只有一個人逃過這個咒語,而他現在就坐在這個房間里。
Professor Moody: The Killing Curse. Only one wizard is known to have survived it. And he”s sitting in this room.
阿瓦達索命咒,一道綠光,一句能致死的咒語,不可饒恕咒中最嚴重的一個。唯有哈利・波特在這個咒語下活了下來,並且導致了神秘人的力量全失從此倒台。「大難不死的男孩」因此而成為了魔法界家喻戶曉的小英雄。
3.哈利:對啊,我希望是你而不是我。
Harry Potter: Yeah, rather you than me.
看着高年級學生紛紛把名字投入火焰杯,羅恩與哈利的表現卻有着天壤之別,羅恩一心想要成為英雄,哈利卻只是想做個簡單平凡的小巫師,而且他真心希望好友能夠實現願望。

4. 雙胞胎:這才是它了不起的地方,因為它又可悲又愚蠢。
Fred Weasley&George Weasley: But that”s why it”s so brilliant. Because it”s so pathetically dimwitted.
韋斯利家的雙胞胎兄弟可以算得上是這個系列小說中的大活寶,即便是面對鄧布利多的年齡圈,他們親手炮製的韋斯利產品依舊展現出不凡的功效。

5. 麥格教授:每個女孩心中都藏着一名優雅的舞者,渴望展露本性大顯身手。
Professor McGonagall: Inside every girl, a secret swan slumbers longing to burst forth and take flight.
麥格教授的這句話彷彿是給赫敏的註解。頭髮亂蓬蓬、一對大門牙的赫敏,平日里彷彿只知讀書,連最好的朋友哈利和羅恩也不把她當個女孩子看待。然而當新年舞會來臨,維克多・克魯姆執起她的手,所有人都對她的改變感到了震驚。

6. 羅恩:男生一個人去參加舞會沒什麼,女生這樣就悲哀了。
Ron: It”s one thing for a bloke to show up alone for a girl, it”s just sad.
羅恩本打算邀請赫敏參加舞會,但這個情竇初開的傻小子似乎還不懂如何討得女孩子的歡心。

7 . 巴提・柯羅奇:人生再也不完整了,對不對?但是人生還是要繼續,我們依然屹立。
Barty Crouch: Never whole again, are we? Still, life goes on, and here we stand.
從當年強硬的魔法部執行者到如今循循勸導晚輩的長者,巴提・柯羅奇確實改變了許多,這段話是說給哈利的,但同時也是說給自己的。即便魔法界依舊有很多人對他存有偏見,好在鄧布利多深知他的為人。

8. 小矮星彼得:父親的骨頭,不知情的給予;僕人的血肉,自願奉獻;再來是仇人的血,強迫取得,黑魔王就要重新復活了!
Petter Pettigrew: Bone of the father, unwillingly given. Flesh of the servant, willingly sacrificed. Blood of the enemy, forcibly taken. The Dark Lord shall rise again!
食死徒們裡應外合,終於通過三強賽的獎盃誘餌,把哈利波特騙到了里德爾家的墓地。父親的骨,僕人的肉,敵人的血。小矮星作為忠實的僕人,終於為伏地魔聚齊了這三個條件。黑暗公爵東山再起,即使還缺了個鼻子。

9. 伏地魔:那個活下來的男孩,這個傳奇是多麼的虛偽。我該不該說出13年前那個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該不該說出我到底是怎麼失去了力量?是的,我應該。那就是愛。
Voldemort: The Boy-Who-Lived. How lies have fed your legend, Harry!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really happened thirteen years ago? Shall I divulge how I truly lost my powers? It was love.
伏地魔對於哈里這個「活下來的男孩」的稱號似乎充滿了憎惡。想當然爾,最為自負、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黑巫師,對自己當年的失敗依然耿耿於懷。而他親口承認,一切的緣由都是「愛」,莉莉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愛結成了一個比他更強大的魔咒。

10. 鄧布利多:從這件悲劇所感受到的悲痛提醒了我,提醒了我們大家,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我們的感情卻是相同的。
Dumbledore: Now the pain we all feel at this dreadful loss reminds me, and, reminds us, that though we may 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speak in different tongues, our hearts beat as one.

在失去了塞德里克・迪戈里之後,在福吉部長不願面對伏地魔歸來這一事實的時候,鄧布利多選擇了告訴所有人真相,並且號召所有的人,跨越地域和語言的障礙,聯起手來,同此一心,共同對抗黑暗。就跟俗話說的那樣,化悲痛為力量。

2005-12-28 |

《哈里波特》到現在已經寫了六本,一本比一本厚,電影也拍了四集,一集比一集陰森。對於哈里波特的小粉絲們而言,看書需要越來越大的臂力,也越來越需要膽子。照這個勁頭拍下去,第六集應該列為恐怖片級別了。說到格調陰冷,不能全怨導演,書里寫得也是這個調子。隨着越來越多的成人讀者和觀眾加入波特的粉絲群,原書作者也有心照顧成人讀者,波特漸漸長大(在電影里長得尤其快),故事也成人化了。
波特身上多了一些複雜氣質,在書的前半段被當成Cheater遭到嘲笑和誤解,又加上好友Ron的鄙視,書里寫得陰鬱沉悶,而電影里一帶而過,幾乎看不出波特內心的鬱悶和惱怒;後半段隱隱約約地揭示波特與Voldmort的複雜關係,遠不只是英雄和壞蛋的關係。但是電影里表現得也過於簡單。所以說來,電影表現出的陰冷格調只是表面上的,人物仍然顯得過於簡單化,可能導演是照顧到小觀眾的理解能力吧,只是挑戰一下他們的膽量而非智力。書的陰冷則布滿字裡行間,兩相比較,我更喜歡書,相信小朋友們也是如此。
情節的剪輯大有問題。前面的Quidditch世界盃賽拍得太簡單,刪掉了可愛的Dobby,對魔法部里官員與伏地魔的關係也沒有交待,沒有看過書的人也根本不知道什麼叫Death Eater。後面跳舞的那段又太羅嗦,可能是因為導演認為這裡有波特為數不多的感情戲吧?幸虧小演員演得不錯,否則這一段毫無可觀之處。其實在我看來,書里暗含的主線就是魔法部體育司的官員Croutch和他兒子及伏地魔的關係以及正邪兩派的恩恩怨怨。這個電影也是潦草帶過,可惜可惜。
對於波特迷來說,電影里的可觀之處也還算不少,例如兩個魔法學校的交通工具極為奪目,那條龍也不錯。湖底世界在書里陰森可怕,在電影里卻明亮得很,那些Merpeople電腦作得太糙。最後那場迷宮賽也太不過癮,迷宮裡安放的各種怪物都一概被刪掉了,而最讓人不解的是在迷宮的獎盃前,波特和Cederic的關係給改掉了,把書里表現的那種君子之風都搞沒了,從教育意義上來說也改得不好。
總的來說,僅靠拍壯觀景象來吸引波特迷越來越難了,前四集里大家已經「見多識廣」,不會再滿足於看看龍和鳳凰之類的東東了。我建議導演就按成人片拍得了,反正現在的小孩子們也見多識廣,愛打聽大人的事,愛說大人話,不愛童話了。

2017-07-22 |

飛揚的青春荷爾蒙也許是《哈利·波特:火焰杯》最好的賣點,也是魔幻成分的最好佐料。特技效果和細節張力是影片好評如潮的制勝法寶,誇張的搞笑橋段、少年哈利和夥伴們欲拒還迎的朦朧情愫更是深得人心,恰到好處地潤飾了哈利系列電影的暗與沉重。
盛大的魁地奇球賽開場,極具未來感的賽場和絢麗的特技定下了整部影片青春飛揚的基調;法國美女魔法學院和中歐鄧斯郡魔法學校出場唯美,在天空中划著優美弧線而來的白馬銀車和從海底噴薄而出的帆船,頗具神幻色彩。聖誕舞會的暖色場景,華美現代的舞會妝,赫敏的精緻盤頭和漂亮禮服,張秋的白色中式旗袍,一切都流露着優雅而高貴的味道,亦魔幻亦真實。就連大反派伏地魔首次顯現人形、和哈利的交戰也顯得如此養眼。「中度暴力、威脅和恐怖」似乎沒有嚇倒小觀眾,反而大小哈迷一同樂不可支。讓觀眾感同到一些「童夢奇緣」的激動,妙用「大小通吃」的元素正是《哈利·波特:火焰杯》魔幻的成功之道

2014-01-06 |

我是在這個寒假,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從第一部看起,這既是完成我一直以來的願望,也是形成對哈利波特電影的總體認識。看系列電影總是這樣,如果想要縷清電影的大劇情,必須找一個時間把整個系列完全看一遍才行。這種感受在我看《電鋸驚魂》系列時尤為突出,如果只看中間三部,電鋸驚魂只能淪為徹徹底底的血腥恐怖電影,失去了對人性的終極探討和對社會秩序的重新定義。回到哈利波特,很遺憾的是我還從來沒有看過小說,當時有一家書店是可以外借的,但是哈利波特的七本都很搶手,我一連等了兩個星期還沒有等到,也就從此打消了讀原著的念頭,也許看完八部電影,我會看一看小說也說不定,在此按住不表。

回歸正題,這一部哈利波特,是我目前看過的最黑暗的一部,如果說每一部哈利波特電影都能對應一個主題的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講述的是「初生」,《哈利波特與密室》關於「成長」,《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關於「因果」,《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則是關於「陰謀」。前三部的鋪墊在這一部終於有了關鍵性的進展:伏地魔復活了,並且召集了以前的老部下開始蓄積力量準備大幹一場。說到伏地魔這個角色,我是可笑又可憎。可笑他成為黑暗之王的初衷只是因為要完成消滅不純種巫師的「偉大任務」,被擊敗後寄居在別人的身體里生不如死,還要四處尋找能夠續命的東西防止靈魂破散;可憎他不知悔改以為自己復活就能一統江山稱霸魔法世界,殺了不知多少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角色(當然也包括哈利夫婦)。但不可否認的是伏地魔確實復活了,而且力量也回來了,現在萬事俱備,只欠在最後一集被哈利波特反敗為勝了。

為什麼稱這一部是關於「陰謀」的?影片中有很多處可以體現出來。

1.影片一開頭描述的場景貫穿全片:伏地魔預謀復活,讓「蟲尾巴」和巴蒂•克勞奇Jr.去部署工作。那位無辜的老頭其實是哈利自己,而巴蒂•克勞奇Jr.在後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伏地魔的復活。「蟲尾巴」第一次出現是在上一部,當狼人變身後它也就趁機逃跑消失無蹤了,叛徒終究是叛徒,黑了的心是無法再變好的,它果然去找它的主子去了。這個奴才還真是盡心儘力,砍掉自己的手來讓主子復活。它難道沒想過主子如果覺得它沒用了會對它怎麼樣?

2.影片的主線是「火焰杯至強巫師挑戰賽」,從哈利被莫名入選,到第一場魔法掃帚的到來,到第二場Neville提供的呼吸草的奇特功效,到第三場迷宮中中了邪的Krum,再到被施了魔法變成「港口鑰」的火焰杯,一切都是巴蒂•克勞奇Jr.的幕後操作,為的就是引哈利去墓地,取他的血來完成復活儀式。至於為什麼巴蒂不直接取哈利的血或者挾持哈利到墓地去,一是因為鄧布利多校長會懷疑並阻止,二是巴蒂本來就是通緝罪犯,貿然行動露出了本來面目也可能被鄧布利多發現其陰謀。於是他很巧妙的讓哈利自己去墓地,既排除了自己的嫌疑,也完成了任務,一舉兩得,狡詐至極。關於他酒瓶里的液體,有一個小伏筆,在影片前半段有所提及,有人問穆迪酒瓶里裝的什麼,哈利說:「肯定不是南瓜汁。」他在一出場(霍格沃茲天花板雷聲大作、陰雲密布,來者不善!)便把焦距對準了哈利,一切行動以誘使哈利上鉤為主,這也是一處伏筆。

3.小天狼星的戲份不多,但是引出了影片的一條暗線:友誼。這一集中哈利和羅恩,和赫敏之間出現了一些小矛盾,羅恩以為哈利不再信任他了,有什麼事不跟他說就擅自行動,而哈利感到很無辜。小天狼星對哈利的最後一句囑咐是「Keep your friends close, Harry.」預見了哈利和羅恩以及赫敏之間的矛盾,但是哈利並不是真的和他們有矛盾,只是一點不愉快而已,他們的友誼情比金堅,從羅恩托赫敏告訴哈利龍的事,還有哈利在湖底下想要同時救羅恩和赫敏的細節,還有赫敏在聖誕晚會末尾對哈利和羅恩的告白,都看得出他們深厚且真摯的友誼。他們之間的感情因為小矛盾的化解而更加堅定,為日後大戰時形成統一戰線打下基礎。

4.馬爾福家族在這一部裏面出現次數較少,一次是馬福爾Jr.被穆迪教授戲弄,一次是馬福爾在伏地魔前一表赤心,並聲稱今後為伏地魔的統治大業鞠躬盡瘁、不擇手段。因此可以斷定,馬福爾在下一部電影中有陰謀詭計。

5.哈利波特系列最大的陰謀者當屬鄧布利多教授了,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鄧布利多施展乾坤大挪移,假借哈利和赫敏之手利用時間倒轉釋放了小天狼星,欺騙了魔法部部長,還讓哈利大徹大悟,此乃陰謀之高境界。這一部中,鄧布利多明知哈利是被人利用的,還讓哈利參賽,其實是想查出幕後真兇,也就是巴蒂•克勞奇Jr.,難怪在巴蒂要將哈利置之死地的時候鄧布利多及時出現並制止了他,但是每一次都這麼及時就肯定不是「剛好路過」這麼簡單了。試想如果沒有嚴密的監視和早就打好的算盤,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那麼巧的時刻?另一件事是鄧布利多故意讓哈利透過記憶盤了解那一次審判,為什麼讓哈利看見這一段記憶?因為鄧布利多知道哈利夢見的是巴蒂•克勞奇Jr.,但是他不說,他要讓哈利自己發現;因為鄧布利多要暗示哈利,警惕巴蒂以及他兒子。在影片的結尾,當鄧布利多和哈利談到他父母突然出現在墓地時,鄧布利多不等哈利開口就知道了哈利見到了他父母,還說什麼閃回咒,明顯這裡鄧布利多又有很多東西沒有說出來,比如哈利和伏地魔的關係,比如哈利父母出現的原因,比如哈利為什麼能單獨和伏地魔對抗那麼長時間,一切有待後面的影片揭曉。要說鄧布利多的謀篇布局,早就從第一部開始了,在每一個需要他出現的時候他就小施魔法解救哈利,讓哈利走上正軌,他才是哈利波特故事裏最大的布局者,最悶聲發大財的人,最偉大的救世主。

從《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起,哈利的故事不再是給小學生看的皆大歡喜的兒童劇了,劇情轉向了黑暗和光明的對抗,轉向了拯救世界的艱巨任務,轉向了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轉向了深層次的哲學討論和人性揭露。嚴格來說,哈利波特系列(至少就電影而言),並不是淺薄的「少年哈利的魔法大冒險」之類的故事,要說小孩兒看這些,或許還真不容易想到背後的東西,所以我妄自下了一個結論:《哈利波特》是一部給大人看的魔法故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